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而师生在课堂上进行的70%以上的教学活动是围绕教科书进行的,可以说,教科书影响甚至决定着教与学的效率。因而,相对独立的作文教材的缺失可能是导致我国作文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故以美国的作文教材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案《作家的选择:语法和作文》在编写上的特点,以获得对我国作文教材编写的有益启示。课程标准内在地反映了社会期望学生通过作文教学所能达成的行为表现,因而在论文第一章,研究由州和全美英语教师协会颁布的课程标准,我们发现,诸课标均体现了注重砥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三大作文教学价值取向。实际上贯穿的是对“人”的培养,旨在通过“立言”实现“立人”。为更好地实现“在立言中立人”的目的,美国为学生编写了相对独立的、内容构成合理的、编排结构灵活的作文教材。鉴于国内对写作教材分编的形式比较陌生,在论文第二章,通过展现皮尔逊教育集团、哈考特教育集团、霍顿·米夫林公司设计的写作教科书,具体说明写作教材的“独立形态”。有了相对独立的形式,还必须有行之有效的实体。在具体的编写上,美国的作文教材又是如何贯彻课程标准的理念、编写出合适的教材、使“在立言中立人”成为现实的呢?以《作家的选择:语法和作文》为个案,从教材内容、教材结构和教材呈现三个角度对教材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考察作文教材是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成“人”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改变我国作文教学低效的现状,我国也应该编写出立足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所需的写作技能”这一理念的、相对独立的作文教材。教材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目标的树立、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媒介的使用,因而,在作文教学中,应贯彻“更好地发挥作文的社会功能”这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