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替传译笔记在口译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为突出的是体现在减轻记忆压力,提示记忆环节,并最终实现提高口译质量的目的。但是,大量的证据表明,如果处理笔记方式不恰当,或者对于笔记方法的认识不准确,它就可能成为影响译员理解分析原语、实现正确交替传译的最大干扰因素之一。基于这一显著的问题,本文撰写的根本目的,即在于立足实践分析的立场,让读者正确地认识交传笔记的积极作用,并进而探讨提高笔记技能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之方法。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文通过实践性的交替传译过程,结合DanielGile的认知负荷模式,分析笔记之所以会成为交替传译问题的诱发因素之根源。在此,本文从两大方面探讨了笔记的性质:(1)记录笔记的基本前提,包括理解、分析和记忆;(2)笔记的基本体系,包括笔记的原则、组成要素和正确的结构。基于这一分析体系,本文针对中国学生的交替传译笔记进行了实证研究,归纳了交替传译笔记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之所以存在的深层原因。最后,本文总结了实证调查的结果,并结合交替传译笔记的性质,提出了一套自主学习笔记记录的方法,以期有助于口译学生解决实际的口译问题,进一步提高笔记技能与口译质量。
交替传译笔记的研究,可以说是一个“老问题”的新研究。众多的口笔译学者皆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本文站在实证性的角度对此加以研究,其基本目标也就是希望通过这一抛砖引玉的研究,来进一步扩展口译理论的研究领域,并为中国口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