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配合核心控制锻炼治疗L4-5和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009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手法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核心控制锻炼,分析手法配合核心控制对L4/5和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对象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第2个月进行JOA、VAS的评分及测量直腿抬高试验角度的测量,并从生物肌肉力学角度及脊柱稳定相关性探讨手法配合核心控制锻炼治疗LDH的作用机理及作用规律,为临床上治疗LDH提出创新治疗方法,为提供脊柱力学稳定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奠定有力的理论基础。方法:将60例确诊为L4/5、L5/S1单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编号1到60号,对照随机数字表,将60例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单纯采用手法治疗,治疗组在手法治疗基础上加核心控制锻练。两组手法均治疗3/周次,6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及第2周、2个月进行JOA、VAS的评分及直腿抬高试验角度的测量,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JOA、VAS评分变化及直腿抬高角度的变化,并用SPSS17.0统计软件作统计学处理和相关性统计分析,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的正态分布,配对T检验表示同组数据治疗前后对比;两独立样本T检验表示两组数据的治疗前后比较;用x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双侧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JOA治疗前后比较(1)两组治疗前JOA评分的T=1.508,P=0.137>0.05,没有显著差异;两组治疗2周后的JOA评分具有明显差异(T=3.043,P=0.004<0.05),治疗组治疗后2周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两组治疗2月后的JOA具有明显差异(T=5.418,P=0.000**<0.05),治疗组治疗后2个月的JOA明显高于对照组。(3)治疗组治疗第2周后与治疗后2月的JOA对比,治疗后2个月的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2周;对照组治疗后2月的评分高于治疗后2周;两组治疗前后治疗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4)治疗组的JOA评分均值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治疗后2个月的均值较治疗后2周高;对照组的JOA评分均值在治疗后较治疗前高,且治疗后2个月的均值较治疗后2周高。两组VAS治疗前后比较(1)两组对象治疗前的VAS没有显著差异(T=2.172,P=0.034>0.05);两组对象在治疗2周后的VAS则具有显著差异(T=3.189,P=0.002<0.05),治疗组的VAS低于对照组;(2)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月的VAS具有显著差异(T=13.984,P=0.000**<0.05),治疗组治疗后2月的VAS显著低于治疗前;(3)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月的VAS具有显著差异(T=7.719,P=0.000**<0.05),治疗后2月对照组的VAS显著低于治疗前。(4)治疗组的VAS评分均值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2个月的均值较治疗后2周低;对照组的VAS评分均值在治疗后较治疗前低,且治疗后2个月的均值较治疗后2周低。治疗前后两组的直腿抬高角度的比较:(1)治疗前后两组的直腿抬高角度没有显著差异(T=1.00,P=0.321>0.05);而治疗后2周两组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则具有显著差异(T=3.990,P=0.000**<0.05),治疗组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治疗后2月两组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具有明显差异(T=3.220,P=0.002<0.05),治疗组的直腿抬高角度高于对照组。(3)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月后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具有显著差异(T=17.563,P=0.000**<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显著高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具有显著差异(T=15.508,P=0.000**<0.05),对照组经治疗后直腿抬高试验角度显著高于治疗前。(4)治疗后治疗组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均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治疗后2月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均值较治疗后2周高;对照组治疗后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均值较治疗前增高,且治疗后2月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均值较治疗后2周高。结论:手法结合核心控制治疗L4/5、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好,并优于单纯手法治疗。手法治疗后通过强化肌肉调节及训练,有利于促进手法后平衡能力的恢复,建立更强大的核心肌群,从而维持正常的姿势、步行等日常生活过程中稳定脊柱,保证人体重心位置及力量发生的有效传导与平衡,并减少椎间盘的压力,减少对神经根的刺激,从而改善腰腿痛症状,对于治疗LDH导致的腰腿痛具有近期及远期的治疗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辛温开窍法对于痰浊瘀阻型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冀能进一步丰富VD的中医诊疗理论,从而为临床上治疗VD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