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利益冲突而引发的委托代理问题,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其自身信息优势和对公司重要决策的控制权操纵股价,进而通过在二级市场大量减持以攫取超额收益的现象屡有发生。有学者认为利用高送转的股利政策拉抬股票价格,进而实现高价减持股票的目的,已经成为大股东最惯常采用的手段之一。因此,有必要针对上市公司的股票减持行为与高送转股利政策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以保证资本市场运行的效率和公平,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首先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分析大股东减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机会主义行为;其次,基于市场数据的统计分析,从上市公司大股东“是否减持”和“减持多少”两个层面分析高送转预案发布与大股东减持行为间的相关关系;最后,本文选取2006-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送转预案与大股东减持事件的匹配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逐层递进实证研究以下问题:第一,上市公司大股东是否为了扩大化个人收益,在减持前利用发布高送转预案拉高股票价格;第二,公司治理水平是否能够抑制大股东减持过程中的上述机会主义行为;第三;在大股东确定减持的情况下,其减持规模与高送转预案发布间是否也存在相关关系;第四,上述高送转与大股东减持规模间的关系在不同上市时长的公司和不同类型的股东间是否存在差异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在高送转预案发布后减持股票的概率显著增加,且良好的公司治理水平能够削弱该正向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大股东在减持股票过程中,确实利用其信息优势和决策权力,刻意发布高送转预案以迎合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决策,抬高股价并精准减持获利。已有研究证明,长期来看,高送转后的公司常出现业绩下滑和股票投资回报下降的情况,极大的损害企业中小股东的利益。进一步地,在“减持规模”层面,大股东减持规模在高送转后显著增加,即大股东在借机大幅度抛售所持股票套利,对资本市场的公平和健康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在分组研究上市时长不同的公司时,发现该正向相关关系在上市两年以内的新公司中并不显著,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尝试从大股东减持的流动性动机出发给出合理解释。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对于原始股东减持而言,其利用高送转进行减持获利的意愿不如非原始股东强烈。为确保研究结果稳健,本文先后更换了样本匹配窗口期和大股东减持规模的代理变量,实证结果依旧稳健。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本文给出如下政策建议: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应当建立健全更加严格且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大股东减持流程,并从业绩角度出发明确送股和转增股份比例要求。同时,完善和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政策,降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防范内幕交易的发生;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应当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股利分配政策,发挥送转预案信号传递的正向作用,防止没有良好业绩作为支撑的送转方案给公司发展带来的反噬效果;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应当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明确高送转的实质,避免盲目追求热点,做到理性投资,避免因非理性决策而产生的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