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用常熟三黄鸡为研究材料,以常熟传统名菜叫化鸡为研究对象,工艺改良为研究目标。笔者以常熟传统叫化鸡的风味形成特点为改良依据,通过对新、旧工艺生产的产品进行物化与感官对比,研究了浸卤腌渍,风晾,鸡脯扎孔处理,运用红烧肉为主馅心并添加一定量的优质淀粉替代传统的八宝馅,用面团包裹替代传统黄泥包裹的工艺改良的可行性。研究同时对各改良环节及火候,红烧肉的预熟环节进行梯度试验,通过测试和评价得出叫化鸡制作关键点的工艺改良的新工艺及参数。
(1)浸卤腌渍试验表明:运用卤水进行浸卤,浸卤温度为50℃,时间为180min能起到最佳的腌渍效果。
(2)风晾试验表明:浸卤处理后在16℃、68%RH、5m/s的环境下进行300min的风晾处理风味效果较好。
(3)填馅与扎孔试验表明:对鸡脯进行20~30次的扎孔处理,填上包裹了6%淀粉的以红烧肉为主的馅心,能较好的提高鸡脯的质感和香味。
(4)包裹试验表明:用加入25%酒糟自然发酵,发酵度为20%,综合加水量为55%,包裹厚度为0.7cm的嫩酵面团替代传统酒坛泥对叫化鸡进行包裹,能最有效的促使叫化鸡的风味形成。
(5)成熟试验表明:叫化鸡的烤制最佳火候为前期温度为220℃,时间为30 min;后期温度为100℃,时间为240min。
(6)红烧肉预熟试验表明:先把五花肉用小火加热60 min,再制作为馅心,填入鸡腹,能最佳的提高叫化鸡的风味。
综合以上关键点结论,最终得出叫化鸡新工艺如下:
选用1500g左右,鸡龄为12周的三黄鸡,从肋部开膛取出内脏洗净焯水,放入50℃的卤水中浸卤腌渍180min,放入16℃、68%RH、5m/s的环境里风晾300 min后,用钢针由内向外在鸡脯上进行20~30次的扎孔处理,填入预加热时间为60 min的红烧肉为主的馅心(在红烧肉冷却后拌入6%的淀粉),包裹荷叶用棉线扎紧、用0.7cm厚度的酒糟嫩酵面(酒糟加入量为25%,自然发酵,发酵度20%)包紧,最后用前期220℃,烤30 min;后期100℃,烤240 min。通过上述工艺制作出的叫化鸡,风味达到了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