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赧亢白眉长臂猿营养容纳量研究

来源 :西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kang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白眉长臂猿(Hoolock hoolock)种群保护、恢复及有效管理。本课题从食物营养和能量角度,研究高黎贡山赧亢白眉长臂猿日能量需求及可利用性食物提供的能量,分析赧亢地区白眉长臂猿的营养容纳量。为了分析高黎贡山赧亢白眉长臂猿的食谱及食物结构关系及2者年间、季节间变化,并探讨白眉长臂猿对2者变化的应对策略及其适应机制,分别于2007年–2008年春、秋季,在高黎贡山赧亢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观察和记录白眉长臂猿的食性及取食行为,将其行为分为食叶、食果、饮汁、食虫、食花、食茎;将食物结构分为果实、嫩叶、花、茎和动物类,并计算其取食量及所占百分比。观察结果表明,白眉长臂猿春季食物16种,有4种食物取食量较多;秋季食物23种,有5种食物取食量较多。分析结果显示,秋季食物组成的shannon-wiener index高于春季。春、秋季中各有5种食物重叠,crosstabsχ2 test计算结果表明,相同季节比较,5种重叠食物取食量的差异性都极显著。从食物结构来看,虽然分析结果显示,春季植物性食物结构的shannon-wiener index高于秋季的,但春、秋季间食物结构是相似的,均以果实为主、嫩叶次之,花和茎较少。动物类食物在春、秋季都有取食,但次数少。食谱随时间和季节而变化是赧亢白眉长臂猿对栖息环境变化的适应;食物结构在年间和季节间呈稳定状态反映了白眉长臂猿的食性特点。通过确定白眉长臂猿的取食特征及日取食量,探讨不同个体间和春、秋季间日取食量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影响日取食量和取食特征的因素,为白眉长臂猿日能量需求及其营养容纳量研究奠定基础。2007–2008年春、秋季,在高黎贡山赧亢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观察和记录数据。结果发现,白眉长臂猿取食36种食物的40个部位,其果实的食物单元、取食速度、单个鲜重值等取食特征不同于嫩叶。春、秋季白眉长臂猿每日取食果实量所占百分比最高、嫩叶所占百分比次之、茎和花所占百分比最低。春、秋季家群中雌猿的日取食量均高于雄猿。与家群的雌猿相比,独猿(♀)春季的日取食量稍高。在春季,独猿取食果实持续时间约为家群的2倍,而取食嫩叶的则与家群几乎相等。相同个体秋季的日取食量高于春季的,且春、秋季日取食各部位的量所占百分比也不同。分析结果表明,食性及日取食部位的量反映了白眉长臂猿选择食物的最基本策略。雌雄个体大小差异、能量消耗、食物特征、动物生理需求等因素影响白眉长臂猿的日取食量。白眉长臂猿取食持续时间与觅食树的食物资源量相关。营养和能量的收支平衡是非人灵长类的生存基础。2007年12月及2008年4月,在高黎贡山赧亢生境走廊带采集白眉长臂猿的食物样品。分析每种食物干样的水分、粗蛋白、脂肪、纤维、总碳水化合物、灰分、钙和磷的含量。野外于2007年–2008年春、秋季以焦点动物取样法观察同一家群(1♀1♂)白眉长臂猿,记录日取食量相关数据。根据日摄取营养的量,参照预测代谢能公式计算日能量需求。研究结果表明,白眉长臂猿不同食物种类及类型干样的营养成分存在变化。t-检验结果表明,春、秋季嫩叶干样的水分、粗蛋白含量,果实干样的钙、磷含量差异性均显著。但白眉长臂猿季节间日能量需求差异性均不显著。季节间果实、嫩叶的日能量百分比存在变化,季节间单位果、叶鲜重提供的能量也存在变化。分析显示,摄取食物营养及能量的季节变化是白眉长臂猿对环境变化的调节;季节间日取食量多少与食物质量低高的合理搭配使得日能量需求在季节间趋向于平衡。为帮助理解白眉长臂猿食物利用性与可利用性随时间变化的适应状况,反映食物可利用性与活动范围的关系,于2009年3–4月和10–12月采用样带法调查食物可利用性、焦点动物取样法记录食物利用性和瞬时扫描法记录活动区域,利用ArcGIS 9.3软件计算并显示每个栅格内的食物可利用性和利用性。结果表明,4月份和12月份白眉长臂猿总食物及果实食物可利用量与利用量呈显著、微弱相关;4月份总食物、果实食物可利用性较12月份的高,且分布也较集中;两个月份间的活动区域多与总食物、果实食物可利用性分布高的区域重叠,海拔1 800 m以下少有或无可利用性食物;4月份和12月份活动区内外的总食物及果实食物可利用性具有不显著、显著差异性;每一时间段白眉长臂猿利用食物的区域均倾向选择相连接的区域,但食物利用性存在区域变化,12月份的食物利用性区域大于4月份;食物利用性高的区域两个月份虽有重叠,但重叠区域较少。4月份和12月份的总食物及果实食物可利用性与对应栅格内食物利用性呈显著、低度、微弱相关。分析表明,赧亢白眉长臂猿食物可利用性呈不均衡分布;食物可利用性影响其活动区域选择;随时间变化食物利用性与食物可利用性相适应。以食物可利用性能提供的能量,日能量需求为基础,计算赧亢可容纳白眉长臂猿的种群数量。研究结果表明,赧亢可容纳白眉长臂猿的种群为78群(♀+♂),共156只。分析表明,赧亢白眉长臂猿种群数量的理论值和实际值有差距;赧亢白眉长臂猿食物可利用性并非是限制其种群发展的原因。
其他文献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是动物临床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之一,可引起禽霍乱、猪肺疫和牛出血性败血症等多种疾病,患病动物病死率较高,危害全球养殖行业的发展。由于抗生素在动物临床中的广泛使用造成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存在,致使细菌型疾病在养殖业中反复出现。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和基因型众多、宿主广泛、疫苗交叉保护效率低。其次,目前的报道对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机制知之甚
荧光假单胞菌(fluorescent Pseudomonas strains)是一类常见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对植物的营养转化、抗病免疫、抵御胁迫、品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从许多荧光假单胞菌中发现了多个拷贝的鞭毛蛋白,以及类似于鞭毛装置的Ⅲ型蛋白分泌系统(T3SS)。本论文以两个典型的荧光假单胞菌F113和2P24为对象,通过遗传突变和性状检测,初步明确了多拷贝鞭毛蛋白和T3SS在运动性、促生和
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是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illivirus)的成员,其基因组为单股、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全长测序多为15948nt或15954 nt,可翻译6种结构蛋白和2种非结构蛋白。PPRV呈世界性分布,目前在我国常有PPR疫情的报道。PPRV感染羊等小反刍动物后可造成高发病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猪的新型肠道冠状病毒。2012年首次于中国香港被报道,2014年美国俄亥俄州暴发了PDCoV疫情,随后该病在中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墨西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被报道。PDCoV可感染不同日龄的猪,新生仔猪更为易感,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和脱水,严重时出现死亡,对于新生仔猪可造成30%-
盐胁迫抑制植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严重威胁粮食安全。植物通过感知、传递逆境信号,对胁迫环境做出适应性的响应。类受体激酶作为介导分子信号从胞外进入胞内的重要调控蛋白,对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筛选拟南芥受体激酶过表达库发现SERK4过表达突变体(SERK4-OEX1)主根的伸长对盐胁迫处理较野生型显著敏感,且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SERK4被盐胁迫所诱导。本研究因此创制了SERK4
光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是不可或缺,对光的调节是调控植物生长的重要手段之一。植物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其次也受光敏色素的影响,其中,叶绿素对蓝色波段(400nm-500nm)的光谱进行吸收,类胡萝卜素对红色波段(600nm-700nm)的光谱进行吸收,光敏色素吸收红光及深红光(650nm-750nm),而红色波段区域的光谱对于植物生长过程影响最大,紫外区域的光则很少被
神经科学的探索拓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采集设备和对神经元信息解码的能力。发展神经科学的主要目的是挖掘信息如何在神经元中进行表达与传递。植入式脑机接口采集神经元发放的电生理信号最流行的技术之一是使用细胞外电极装置。电极装置的每个电极可以捕捉到其附近神经元发放的锋电位信号。电极采集到的神经元电生理活动需要经过处理,整个信号的处理过程被称为锋电位分类。锋电位分类算法主要由滤波、检测、特征提取和聚类四部分组成
脑电信号是大脑进行生命活动产生的电信号,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生命活动信息。基于脑电信号而建立的脑机接口是解析大脑活动信息,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信息交互的有效方式。针对运动的脑机接口,通过对运动相关的大脑电信号进行分析和解码,结合机械假肢等外部设备可以实现运动功能的重建与恢复,这对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的恢复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在面向运动的脑机接口的研究中,对运动相关脑电信号的分析和解码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煤热解燃烧分级转化多联产技术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发展方向之一。浙江大学开发的双流化床煤热解联产焦油半焦煤气工艺,通过耦合流化床热解和流化床半焦加热过程实现富含挥发分煤炭的分级转化分质利用,从而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该过程中,煤颗粒在流化床热解炉内与高温半焦热载体充分混合加热热解,产生热解煤气、焦油和半焦,部分半焦被送入循环流化床加热炉中进行缺氧燃烧加热后作为热载体。为了获得双流化床煤热解分级
对工业生产过程的状态监控是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的热门领域。在线或离线监测工业生产运行状态,检测生产干扰和异常工况,并在故障发生时识别故障类别和诊断故障原因,可以确保工业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进而提升生产质量。随着工业生产领域中各类传感器、智能仪表和过程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从中得到的海量数据及其导致的“维度灾难”已成为当前工业过程监控技术领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如何充分利用工业过程的海量数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