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同时还提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党中央把“住有所居”和“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工作重点之一,是政府对民生和民意关注及尊重的表现。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新市民。H市作为新市民数量较多的特大城市,其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新市民的参与和推动,新市民基本住房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H市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由于长期受我国二元户籍制度的影响,H市新市民的基本住房问题还没有被纳入到住房保障范围,我国住房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再加上住房供给过度市场化,造成新市民居住困难、基本住房需求得不到满足、居住条件恶劣,影响了H市的健康发展。因此,妥善解决好H市新市民的基本住房问题,实现供需平衡、满足其基本住房需求,不仅是H市政府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内容。 H市政府在满足新市民基本住房需求的过程中也采取了一系列供给措施予以积极的回应,但是由于市场的逐利性和政府“失灵”的存在,造成新市民基本住房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严重失衡,一方面是需求侧新市民存在大量的基本住房需求,另一方面是供给侧存在大量的不足。因此,为了实现新市民基本住房需求的供需平衡,本文在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和供给侧改革理论的指导下,提出通过供给侧改革来逐步满足新市民的基本住房需求。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对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写作框架、内容和方法及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阐述; 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首先是对新市民、基本住房需求以及供给侧改革进行了概念界定;其次是对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和供给侧改革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介绍,用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观点来构建本文的框架; 第三部分:需求侧:H市新市民的基本住房需求分析。本部分主要从需求侧出发,对H市新市民的基本情况、居住现状和基本住房需求进行了描述,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 第四部分:供给侧:房市供给“过剩”与新市民基本住房不足。本部分主要是从供给侧角度来阐述新市民居住过程中的住房市场和政府供给现状。从住房市场供给“过剩”和不足、政府供给“不足”两个大方面来描述,说明了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供需矛盾尖锐; 第五部分:供给侧的原因:市场的逐利性与政府“失灵”。本部分主要介绍了造成新市民基本住房供给失衡的根源,从市场和政府两个方面来探究原因,得出市场的“逐利性”和“政府失灵”是造成新市民基本住房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主要原因; 第六部分:供给侧改革:逐步满足新市民的基本住房需求。本部分是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出发,提出满足新市民基本住房需求的供给侧改革措施,从供给端来解决新市民的基本住房供需矛盾,通过创新制度、调整结构、降低成本、完善工具、提高效率、转变观念等方面的供给侧改革来达到供需均衡,从而逐步满足新市民的基本住房需求。 本文最大的创新之处是研究视角的创新;在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和供给侧改革理论的指导下,本文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进行切入,遵循“需求侧—供给侧—供给侧的原因—供给侧改革”这一思路来进行文章的构思,提出通过供给侧改革来逐步满足新市民的基本住房需求。在运用供给侧改革这一视角分析的过程中发现,H市新市民基本住房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严重的供需失衡,一方面是市场供给“过剩”和“不足”并存,另一方面是政府供给“不足”,并得出造成这一供需失衡的根源是供给侧方面存在问题。笔者尝试从供给侧改革视角提出逐步满足新市民基本住房需求的具体对策建议,在供给侧改革的框架下寻求切实可行的基本住房供给改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