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全体通考》在华传播的文化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ellosun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试图从“汉译《全体通考》的传播”这个角度来丰富中国的翻译史研究。在译者、出版社和社会团体的合力之下,《全体通考》通过期刊、编辑、副文本和营销策略进行传播。该文采用的理论方法为描写性翻译研究,特别是翻译研究文化派所提出的操纵理论。操纵理论和其它描写性翻译研究一样基于文学翻译。其中,操纵理论在文中包括两个层面,即以副文本和编辑为主要手段的副文本层面以及包括期刊和营销策略的文本外层面。本文的主体部分研究了《全体通考》是如何通过期刊、编辑和副文本、营销策略三个方面在中国进行传播的。期刊传播方面包括译者在中外期刊报纸上发表的相关介绍和评论文章以及其它学者的评介文章。编辑和副文本传播方面包括译者和编者对译文的改编以及增加的1页名家手书卷首、8篇达官显贵的序言和1篇译者自序、“人身全体解剖学志”和两卷全体通考图。营销策略传播方面包括译者、出版社和社会团体等多方在《全体通考》的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文的最后一章还分析了《全体通考》在中国传播的结果及其原因。从学科建设和知识引进方面来说,《全体通考》的传播是成功的,而从译本的销量和生命力来说,《全体通考》的传播则并不理想。综其原因,主要有发送者、媒介和接受者三方面。通过研究,该文主要有四处发现。第一,诸如描写性翻译研究和操控理论等基于文学翻译的理论方法同样适用于非文学翻译研究。第二,评估某一作品的传播结果可有多种标准,并非仅从作品的销量这一即时性强的外显效果来判断。第三,翻译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这一规律难以为外力所改变。第四,操纵行为仅仅是基于对翻译的预期目标所作的假设,不一定能产生可操纵的结果。
其他文献
本文是《走近平原》宣传册汉译英翻译实践的研究报告。本报告主要阐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性,尤其是对直译、意译以及省略、替换等翻译技巧在翻译实践中的有效使用
目前,或许由于国家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交际型教学法在中国空前盛行。和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一样,交际型教学法强调将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化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必要性。在英语
本研究尝试从语篇信息的角度研究转移。语篇信息结构具有三个参数:信息点、信息单位、信息成分。若目标文本与原文本在这三方面有偏差,则发生了信息转移。法律法规翻译一直严格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的全面转型,相关制度与政策也在进行相应调整。由此出现的全域城乡规划与传统的城市规划或乡村规划有着本质的区别:规划范围拓到“城乡全域”,规划内容
《匹克威克外传》为狄更斯的成名作,1947年由蒋天佐译介入中国,直至2002年由刘凯芳重译,两译本的时间跨度达50余年。上世纪40年代与20世纪初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具有显著差异,深刻影
青少年文学是根据其特定读者心理特征和审美需求,专为青少年创作、编写,为他们所喜爱又适合他们阅读和欣赏的文学作品。青少年文学的现实性、教育性和娱乐性使得其特定读者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