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活体肝移植供者术后肝脏淤血时肝脏再生特点,评价含肝中静脉右半肝捐献的安全性;建立选择性肝叶淤血大鼠肝大部切除动物模型,对淤血后肝脏再生特点及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临床试验:选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1月80例活体右半肝肝移植供体,分为带肝中静脉44例和不带肝中静脉36例两组,其中带肝中静脉组分成淤血组和非淤血组。采用IQQA-MSCT对供体进行评估,并对术前及术后2周第Ⅳ段、Ⅱ和Ⅲ段肝体积以及整体残肝体积分别进行测量并计算残肝再生及恢复比例,比较组间肝损伤、肝再生情况,了解部分淤血肝脏不同肝段再生的规律。动物实验:建立选择性肝叶淤血大鼠肝大部切除动物模型;对比不同比例肝切除对大鼠肝再生的影响;比较不同比例肝切除对照组和肝切除加尾状叶淤血组对大鼠肝损伤、肝再生的影响。对大鼠存活率,术后不同时间、不同组别及大鼠不同肝叶增生情况、肝功能变化、肝脏病理学改变、TNF-α水平、促肝细胞生长因子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探讨淤血后肝再生的规律及可能的机制。[结果]1. IQQA-MSCT对活体肝移植供体术前肝脏体积的评估与实测肝重呈显著正相关性(P<0.001),可对肝静脉、门静脉、肝动脉进行三维重建并分型,且其分型结果得到术中证实。2.供体残肝术后淤血组与非淤血组比较发现,残肝总体再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3.含肝中静脉组和不含肝中静脉组比较,前者的左外叶再生率高于后者(P<0.05),残肝总体再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在结扎大鼠尾状叶静脉后,大鼠尾状叶出现明显的淤血肿胀,肝右叶无淤血和缺血性改变,肾脏无淤血改变;无副损伤。4.大鼠不同比例肝切除术后早期,随着肝脏切除比例的增加,肝脏早期再生也逐渐加强,肝细胞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以及有丝分裂G1期和S期细胞也明显增多(P<0.05)。术后第5天,组间不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70%肝切除合并尾状叶静脉淤血组术后1,2,3天TNF-α、 PCNA、 S期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70%肝脏切除组(P<0.05)。术后第5天,上述因子组别间无显著差异,肝脏总体再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单纯80%肝切除组相比,70%肝切除合并尾状叶静脉淤血组术后1,2天时HGF、 TNF-α、 PCNA、S期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至第3、5天时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再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在足够的残肝比例下,淤血并不影响肝切除术后残肝总体再生,肝切除术后残肝总体再生率跟残余有功能肝组织的体积密切相关,在能够代偿的情况下残余肝组织体积较小者会有更高的再生率。2IQQA-MSCT是良好的活体肝移植供体评估方法。3含肝中静脉右半肝供体捐献是安全的。4保留大鼠右叶联合结扎尾状叶静脉的尾状叶淤血动物模型操作简便可靠,效果稳定,动物存活率高,是淤血对肝再生影响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5在安全切除范围内,肝脏切除越多,再生越多,再生越快。在肝再生的初始阶段,以及复制再生阶段,TNF-α、 HGF是重要的肝脏再生刺激因子。7病理证实淤血区域并未完全坏死,仍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尤其对那些残肝质量较小或供肝偏小的病例,其对维持病人早期的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为非淤血区域的加速再生创造了时间。8淤血区域的急性期反应造成体内促肝因素增加,促进了非淤血区域的早期再生,最终不影响肝脏的总体再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