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已处于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其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均表明,肝癌属于多因素复杂疾病,是病毒因素、环境因素和机体的遗传因素交互作用,经过多个阶段的发展而产生的。目前已揭示的病毒和环境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黄曲霉毒素的摄入、饮水污染(如微囊毒素)、嗜酒和长期吸烟等。但仅有小部分暴露于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发生肝癌,究其原因可能与人群或个体的肿瘤易感性有关,即不同人群或个体对致癌物的易感性不同。遗传因素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广泛存在于基因中的多态性,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作为第3代分子遗传标记,是人类遗传变异最普遍的形式,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研究显示,SNP不但与肿瘤的易感性有显著性关联,用于判断疾病的发病风险,还与肿瘤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能作为反映疾病进展以及预后的重要指标。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主要功能是修复DNA复制过程中的单碱基或短序列的错配,对保持遗传信息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遗传突变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MM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是个体DNA错配修复能力差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可影响个体的肿瘤易感性和肿瘤患者的预后。研究发现,MMR基因与结肠癌、胃癌、肺癌等肿瘤相关,但MMR基因的多态性与肝癌的易感、预后是否存在关联,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将探讨MMR基因中与肿瘤相关的15个多态性位点,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肝癌的发病风险及预后的关联性;不同因素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EORTC QLQ-C30量表的应用。以期阐明MMR基因多态性在肝癌发生和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对肝癌易感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肝癌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第一部分DNA错配修复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的易感因素研究目的:本研究拟探讨MSH5(rs1150793,rs2075789,rs3117582和rs3131379);MSH3(rs26279和rs184967);MSH4(rs5745549和rs5745325);MSH2(rs1800152和rs1802577);MLH1rs1799977;MLH3rs175080;MSH6rs1042821;PMS1rs5742933及PMS2rs1059060这9个基因的15个多态性位点与原发性肝癌(PHC)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508例,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以问卷形式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详细的临床资料,并收集肝组织,于-80°C低温冰箱中保存。使用Qiagen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德国Hilden,Qiagen公司)抽提组织DNA,应用Sna Pshot实验平台对已提取的DNA进行SNP分型。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分析SNP位点与PHC易感性关联,最后由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1 MLH3多态性位点rs175080与肝癌易感性的关系MLH3基因的rs175080位点与肝癌的易感性有关,携带AA基因型增加了PHC的发病风险(OR值为3.424,95%CI为1.097-10.689)。调整性别与年龄后,携带AA基因型的个体患肝癌的可能性为携带GG基因型的3.424(1.097,10.689)倍(P=0.034),在隐性模型中也存在同样的关联,携带AA基因型的个体患肝癌的可能性为携带GG和AG基因型的3.380(1.090,10.481)倍(P=0.035),因此rs175080A为肝癌易感性的危险因素。2 MSH3多态性位点rs26279与肝癌易感性的关系MSH3基因的rs26279位点与肝癌的易感性有关,MSH3rs26279AG和GG基因型增加了PHC的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1.644和3.300,95%CI分别为1.112-2.428和1.765-6.168)。调整性别与年龄后,携带AG基因型的个体患肝癌的可能性为携带AA基因型的1.644(1.112,2.428)倍(P=0.013),携带GG基因型的个体患肝癌的可能性为携带AA基因型的3.300(1.765,6.168)倍(P<0.001),在显性模型和隐性模型中也存在同样的关联,携带GG和AG基因型的个体患肝癌的可能性为携带AA基因型的1.913(1.328,2.756)倍(P<0.001),携带GG基因型的个体患肝癌的可能性为携带AA和AG基因型的2.666(1.463,4.858)倍(P=0.001),rs26279G为肝癌易感性的危险因素。3 MSH5多态性位点rs2075789与肝癌易感性的关系MSH5基因的rs2075789位点与肝癌的易感性有关,MSH5rs2075789AA基因型增加了PHC的发病风险(OR值为9.229,95%CI为1.174-72.535),MSH6(rs1042821)CT基因型降低了PHC的发病风险(OR值为0.629,95%CI为0.428-0.924)。调整性别与年龄后,携带AA基因型的个体患肝癌的可能性为携带GG基因型9.229(1.174,72.535)倍(P=0.035),在隐性模型中也存在同样的关联,携带AA基因型的个体患肝癌的可能性为携带GG和AG基因型的8.829(1.126,69.214)倍(P=0.038),rs2075789A为肝癌易感性的危险因素。4 MSH6多态性位点rs1042821与肝癌易感性的关系MSH6基因的rs1042821位点与肝癌的易感性有关,调整性别与年龄后,携带CT基因型的个体患肝癌的可能性为携带CC基因型0.629(0.428,0.924)倍(P=0.018),在显性模型中也存在同样的关联,携带CT和TT基因型的个体患肝癌的可能性为携带CC基因型的0.677(0.470,0.974)倍,rs1042821T为肝癌易感性的保护因素。5尚未发现MSH5基因的rs1150793位点,PMS1基因的rs5742933位点和PMS2基因的rs1059060位点与PHC的发生相关联。结论: 1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MLH3基因的rs175080位点、MSH3基因的rs26279位点、MSH5基因的rs2075789和MSH6基因的rs1042821位点与肝癌易感性的发生有关系。2 MLH3基因的rs175080位点、MSH3基因的rs26279位点、MSH5基因的rs2075789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携带rs175080A、rs26279G和rs2075789A等位基因的个体为肝癌发病高风险人群。3 MSH6基因的rs1042821位点是肝癌发生的保护因素,携带rs1042821T等位基因的个体不容易发生肝癌。4本研究未发现MSH5基因的rs1150793位点,PMS1基因的rs5742933位点和PMS2基因的rs1059060位点与肝癌的发生相关联。第二部分DNA错配修复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关系研究目的:本研究拟探讨MSH5(rs1150793,rs2075789,rs3117582和rs3131379);MSH3(rs26279和rs184967);MSH4(rs5745549和rs5745325);MSH2(rs1800152和rs1802577);MLH1rs1799977;MLH3rs175080;MSH6rs1042821;PMS1rs5742933及PMS2rs1059060这9个基因的15个多态性位点与原发性肝癌(PHC)根治术后患者的预后生存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250例,以问卷形式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详细的临床及预后生存资料,并收集肝组织,于-80°C低温冰箱中保存。使用Qiagen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德国Hilden,Qiagen公司)抽提组织DNA,应用Sna Pshot实验平台对已提取的DNA进行SNP分型。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多态性位点与PHC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并计算风险比(Hazard ritiao,HR)和95%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s,95%CI),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均为双侧,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1 MSH3基因多态性位点rs26279与PH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生存期的关系经单因素分析,在共显性模型中,携带AG基因型的个体死亡风险为携带AA基因型个体的1.507(1.101,2.062)倍(P=0.010);在隐性模型中,携带GG基因型的个体死亡风险为携带AA+AG基因型个体的0.544(0.330,0.898)倍(P=0.017)。以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类型、Child-Pugh分级、门脉瘤栓、TNM及基因分型为自变量,以生存时间为因变量做多因COX回归分析,结果与单因素分析一致。2 MSH6基因多态性位点rs1042821与PH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生存期关系经单因素分析,在共显性模型中,携带CT基因型的个体死亡风险为携带CC基因型个体的1.518(1.097,2.101)倍(P=0.012),携带TT基因型的个体死亡风险为携带CC基因型个体的3.067(1.888,4.985)倍(P<0.001);在显性模型中,携带CT+TT基因型的个体死亡风险为携带CC基因型个体的1.738(1.289,2.344)倍(P<0.001);在隐性模型中,携带TT基因型的个体死亡风险为携带CC+CT基因型个体的2.661(1.665,4.254)倍(P<0.001);以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类型、Child-Pugh分级、门脉瘤栓、TNM及基因分型为自变量,以生存时间为因变量做多因COX回归分析,结果与单因素分析一致。3 PMS1基因多态性位点rs5742933与PH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生存期关系经单因素分析,在共显性模型中,携带CG基因型的个体死亡风险为携带GG基因型个体的1.494(1.088,2.051)倍(P=0.013);在显性模型中,携带CG+CC基因型的个体死亡风险为携带GG基因型个体的1.499(1.114,2.017)倍(P=0.008);在隐性模型中,尚未发现Rs5742933与PHC患者生存期有关。以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类型、Child-Pugh分级、门脉瘤栓、TNM及基因分型为自变量,以生存时间为因变量做多因COX回归分析,在共显性模型中,携带CC基因型的个体死亡风险为携带GG基因型个体的1.941(1.135,3.319)倍(P=0.015);在显性模型中,尚未发现Rs5742933与PHC患者生存期有关;在隐性模型中,携带CC基因型的个体死亡风险为携带GG+CG基因型个体的1.823(1.096,3.033)倍(P=0.021)。4 PMS2基因多态性位点rs1059060与PH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生存期关系经单因素分析,在共显性模型中,携带AG基因型的个体死亡风险为携带AA基因型个体的2.176(1.598,2.964)倍(P<0.001);在显性模型中,携带AG+GG基因型的个体死亡风险为携带AA基因型个体的1.698(1.260,2.289)倍(P=0.001);在隐性模型中,携带GG基因型的个体死亡风险为携带AA+AG基因型个体的0.445(0.235,0.843)倍(P=0.013);以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类型、Child-Pugh分级、门脉瘤栓、TNM及基因分型为自变量,以生存时间为因变量做多因COX回归分析,在共显性模型中,携带AG基因型的个体死亡风险为携带AA基因型个体的2.123(1.476,3.053)倍(P<0.001);在显性模型中,携带AG+GG基因型的个体死亡风险为携带AA基因型个体的1.563(1.122,2.179)倍(P=0.008);在隐性模型中,尚未发现rs1059060与PH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生存期有关。5 MLH3基因的多态性位点rs175080与MSH5基因的多态性位点rs1150793、rs2075789与PH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生存期的相关性。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均未发现rs175080、rs1150793、rs2075789与PH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生存期的关联。6各位点对PH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生存期的联合作用将与PHC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期有关的位点联合分析,以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类型、Child-Pugh分级、门脉瘤栓、TNM及基因分型为自变量,以生存时间为因变量做多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具有三个危险基因型的个体死亡的风险为无危险基因型个体的4.114(2.210,7.659)倍(P<0.001),具有四个危险基因型的个体死亡的风险为无危险基因型个体的10.066(2.927,34.618)倍(P<0.001),尚未发现具有一个和两个危险基因型个体与PH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生存期的关联。7根据各位点联合作用的分析结果,将具有两个及以下危险基因型的个体分为一组,将具有三个和四个基因型的个体分为一组,以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类型、Child-Pugh分级、门脉瘤栓、TNM及基因分型为自变量,以生存时间为因变量做多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具有三个以上危险基因型的个体死亡的风险为具有两个及以下危险基因型个体的2.010(1.471,2.747)倍(P<0.001)。结论: 1 MSH3基因多态性位点rs26279与PH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患者生存期有关。2 MSH6基因多态性位点rs1042821与PHC患者生存期有关,rs1042821T为影响生存期的危险等位基因。3 PMS1基因多态性位点rs5742933与PHC患者生存期有关,rs5742933C为影响生存期的危险等位基因。4 MSH3基因多态性位点rs1059060与PH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生存期有关,rs1059060T为影响生存期的危险等位基因。5尚未发现rs175080、rs1150793和rs2075789与PHC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6肿瘤大小、门脉瘤栓、TNM为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越大、有门脉血栓、TNM分级越高,患者死亡风险越高。第三部分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原发性肝癌的影响因素研究目地:用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影响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不同因素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EORTC QLQ-C30量表的应用。对肝癌易感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肝癌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以问卷调查和量表的形式收集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中国北方汉族人群PHC的易感因素进行分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不同因素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用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结果: 1 BMI增高,男性,吸烟、饮酒,常食用霉变食品、剩饭菜、腌制食品,乙肝家族史,肝癌家族史,糖尿病患病史,HBV感染及HCV感染为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P<0.05),多吃蔬菜和水果为原发性肝癌的保护性因素2肝癌患者的年龄、家庭月收入、婚姻状况、肝炎病程、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关系密切(P<0.05),肝癌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付费方式、居住地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3 EORTC QLQ-C30量表各项目的克朗巴赫系数值均在0.710以上,两次测量的相关系数均在0.690以上,提取的公因子及各条目在公因子上的最大载荷值分布与问卷结构相一致;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改变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改善饮食习惯,积极治疗糖尿病、HBV感染及HCV等基础疾病是预防中国北方汉族人群PHC的关键。2在对肝癌进行治疗时,应关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不同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3应用EORTC QLQ-C30量表评价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提高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