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智力架构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flcyatwa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组织智力最常见的理解是,组织创造知识并利用知识从而适应环境的能力。组织智力研究是将心理学智力研究引入管理学研究范畴的一个新发展。组织智力不仅关注企业知识管理对组织竞争力、组织创新和组织绩效的影响,而且关注组织中最具有主动性的因素——组织成员。但是,由于学术界对于将心理学智力研究引入管理学领域这一问题关注的时间较短,因此,相关研究还没能够充分展示企业资源观、企业能力观等管理学精髓。常见的组织智力定义与个体智力研究非常相似,因此,以往的组织智力研究一般都会关注知识管理、组织记忆和组织学习。同时,组织智力和组织适应性之间也存在共通之处,两者都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组织应如何利用知识资源,细化分工,完善组织结构,使组织在面对快速变动的复杂性环境时,有效做出快速反应和决策,从而提高组织绩效,提升组织竞争力?组织智力研究具有比较丰富的涵盖面,但也存在着诸多的理论争议。通过文献梳理,本文总结出三个方面的争议:(1)智力在组织层面上是否存在?本文认为,由于相关研究通常缺失智力研究的心理学基础,因此,对于“智力”一词的定位没有做出研究和讨论。(2)“智力”一词所标的的对象问题。本文认为,组织智力研究应跳出“智力和知识的关系”这样的简单逻辑。实际上,组织智力的研究是管理学对心理学智力研究的一种拓展。同时,本文注意到学术界尚未展开探讨如下问题:(1)组织智力研究经历了心理学、交叉边缘学科及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在概念上经历了智力→机器智力→企业智力→组织智力的演变;(2)在组织智力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学经历了从认知能力视角下的传统智力观向情境论视角下现代智力观的转变;(3)在现代心理学背景下,组织智力表现出一种综合智力或多元智力的特征。因此,传统组织智力理论在研究前提上完全照搬认知能力心理学的智力研究成果,这是造成“人格化谬误”判断的根本原因。如果研究者能够关注心理学在智力研究上的新进展,对研究的假设做出必要的调整,则可以帮助研究者拓展和丰富研究思路,从而在管理学领域中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组织智力架构,这也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所在。本文的研究涉及了组织智力、个体智力、知识管理、智力资本等概念,这些相关概念都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定义模糊问题。因此,本文以最经典的理论为起点,从企业资源观、企业能力观的观点来看待组织的本质。无论是企业资源观还是企业能力观,都关注企业通过知识获得资源的途径是什么?企业的知识资源有哪些?企业的知识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而通过对这些问题思考,能够帮助我们将组织智力、知识管理、智力资本联系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组织对自身智力体系的构建和改善问题。首先,本文将多元智力、三元智力、Gf-Gc等经典心理学理论引入组织智力研究,通过分析发现:(1)智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产物;(2)智力的组成成分在不同主体上表现出不同的特质,从而使智力主体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智力水平。根据这样的结论,本文提出研究假设的第一部分。同时,现代心理学的智力观重视的不是智力本身,而是重视智力的评价与内容及其所处的情境,研究者必须首先考虑环境的特性,然后才能对智力的评价标准做出客观审视。本文跳出知识仅仅是指令系统的束缚,将情境视角的智力和知识纳入研究范围,做出了组织智力研究假设第二部分。完整的看待智力在组织层面的研究发展,即从智力→机器智力→企业智力→组织智力的研究脉络,本文认为,管理学在组织的智力研究上已不能照搬心理学智力研究,而是要将研究的对象拓展到“物”,这与心理学对人体或动物的心智研究有了明显区别。因此,本文进一步提出,学术界对管理学范畴中的智力研究应从静态的测量学视角中脱离出来。根据这样的观点,本文提出第三部分的研究假设。其次,组织智力研究存在一个常见的问题是,组织智力管理与知识管理在研究和应用上的关系问题。常见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分析知识管理对提高组织智力的作用,研究带来的问题是,知识管理与组织智力的边界区分不清,管理工具和成本基础含糊不明,这就造成了理论的发展和实证检验趋向模糊。因此,本文根据经典知识分类,研究了知识管理的边界和管理对象,并以知识存量和知识流量为基础划分出组织智力中的知识管理边界和对象。同时,本文认为,不论组织在智力上的禀赋如何,智力是任何一个组织天然拥有的一种资源,我们不能忽视组织在智力上资源禀赋。本文提出,企业的知识存量和认知能力将决定企业在知识创造、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从而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知识存量可以提供获取新知识的动力,也有助于形成对未来情况施行探究的方向和范围,知识流量永远都属于智力资本,却又不断的在以各种形式切换。知识流量将贯穿整个组织的整个智力体系,而组织的知识管理应是对组织中的知识存量实施的管理。第三,在看待智力的资本基础问题上,本文认为,学者们形成了两类观点:一类是将智力资本视为组织在物质上的资源,研究主要关注与智力相关的资源与组织绩效改善和组织目标达成之间的关系,本文称之为智力资本资源观;另一类观点将智力资本视为一种能力,组织建设相关的能力是为了组织能够在长期内保持竞争优势,本文称之为智力资本能力观。智力资本资源观不太注意智力资本的本质属性问题,基本不涉及知识、信息与智力资本的关系,除部分观点承认智力资本的构成中包含有形资产外,在研究中非常突出智力资本的无形资产属性。而智力资本能力观则比较注重组织内人与知识的交互作用,在研究中关注组织应该如何使用知识和如何创造新知识的问题,更关注人力资本的作用和积累。本文认为,智力资本代表了组织中的知识存量,智力资本涉及组织的所有知识,无论是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个人知识还是组织知识。智力资本、知识管理、组织智力之间在学理上存在必然的逻辑,在管理中有相互依存的关系,知识管理就是对组织的智力资本实施的管理,智力资本是管理对象,知识管理是管理工具。最后,本文认为,由于一个组织在认知能力上的发展是基于该组织所有成员的认知能力基础,因此,借助心理学的研究基础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组织认知能力的种类、组成和作用。组织认知能力是一系列比较典型的、长期存在的组织智力表征,组织认知能力在不同的组织、在同一组织的不同行为中会发生一定变化,从这种特征上说,组织认知能力与Gf-Gc理论中的固化智力和可变智力有相似之处,组织认知能力的管理是组织智力管理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组织认知能力的表现形式则和个体成员相似,组织通过认知能力驱动其行为的过程,同样也是组织将资产和行为相互结合来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因此,组织智力研究就会涉及到对组织行为过程的分析,对信息处理和知识管理的分析以及对组织智力资本配置情况的分析。当然,由于组织认知能力是通过知识和信息驱动着组织的行为,从而影响着组织的绩效状况,而这种驱动是通过组织将组织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与市场需求反应出来的知识和能力之间的检验而表现出来的,这样也必然会涉及到组织的战略、绩效等问题,但这部分内容应该属于组织进行智力管理的目标,而不属于组织智力管理本身要研究的内容。同时,本文认为,现代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组织智力成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设备都可以列入企业智力或组织智力的考察范围之中。对于现代经济条件下的组织来说,由于其建立初始和发展过程中的智力水平、知识资源、组织规模和组织结构千差万别,组织在智力体系上差异非常具有个性化。同时,考虑到人力资源、环境变量的复杂性和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我们应当在组织智力研究中,从信息技术对于组织所起到的作用出发,反向界定组织智力构成中的信息技术内容。因此,本文提出智力资本是组织智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认为,任何一种组织行为都会同时涉及到三种不同的智力资本形式,其中,关系成本在组织中伴随着知识的流动起着贯穿作用,而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在组织行为中的体现则是由组织具体组织行为所需要的认知能力特点所决定。根据相应的研究,本文将各章研究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导言:首先表述研究背景,通过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提出本文的研究主题;其次通过研究相关的学术争议,提出本文的思考;再次,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意义及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智力研究的拓展轨迹:通过智力的心理学研究,本文提出,在现代情景智力观的条件下,组织智力研究需要重新审视智力的定义和影响因素;通过机器智力和企业智力研究,本文提出,在管理学范畴的智力研究中,我们应当考虑某些种类的机器设备和相关技术对组织智力的提升作用;通过社会学的群体智力和管理学的组织智力研究,本文发掘已有成果在组织智力研究中的缺陷,并考虑来自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的知识成为组织智力体系的关键要素。第三章是组织智力研究中的知识管理边界:首先,依据知识管理理论中被广泛接受的知识分类方法,剖析了知识本质与知识主体分类方法给予知识管理边界带来的变化。其次,本文依据知识在组织内流动的特性,提出了组织智力中知识管理的对象问题。最后,本章考虑组织在和内外部环境互动时的特点,研究了在组织智力研究中的知识管理边界问题。第四章是组织智力研究中的智力资本定位:智力资本研究至今也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和构成内容,并且,智力资本的一般构成不足以满足现代经济条件下组织智力管理的要求。因此,本章研究了智力资本的资本属性、构成内容和作用,并提出,无论是在组织成立之初,还是组织的发展过程中,组织智力有其不同的资本基础。同时,本章从组织智力发展所需要的资源驱动力出发,研究了智力资本与组织智力之间的关系问题,智力资本和知识管理行为之间的纽带问题。第五章是组织智力管理体系的构建: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就组织智力管理体系的构建相关问题做出探讨。首先,本章根据相关理论综述和研究基础,做出了组织智力研究的假设,通过这些假设找出了智力在组织中循环的途径。其次,依托心理学研究,本章构建了组织认知能力组成模型,为探讨组织智力的能力组成提供了依据。最后,本章研究了组织行为、智力资本和组织智力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之间起到的作用,并依据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组织智力的提升途径。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总结了组织智力研究在知识管理、智力资本上的特性,并指出组织智力的生成基础、发展路径和提升办法。同时,总结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并提出一些对管理实务上的建议和对下一步的研究展望。通过以上的研究,本文设计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以组织认知能力为起点的组织智力架构。在这样的结构中:(1)组织通过自身认知能力,对内,依托管理组织的人与物两类智力资源,形成组织智力的资本基础。对外,将环境中的情景成分纳入组织知识资产,从而形成组织对认知能力的管理;(2)通过知识流和知识源的管理来驱动组织各类行为,明确组织知识管理的对象和内容,从而有效帮助组织中各类智力资本的发挥,形成组织竞争优势;(3)以知识管理为工具,促进关系资本在组织行为中的流动,并同时发挥结构资本的保障作用和技术设备的辅助分析,促进人力资源认知能力的提升,使组织形成良性的智力资本管理。本文的创新与贡献在于:(1)构建了组织认知能力体系。在研究中,本文将心理学智力研究基础引入组织智力研究之中,创新性的对组织认知能力和个体认知能力在组织中的作用进行了鉴别,澄清了组织智力究竟和组织成员智力是否是同一内容的研究争议。(2)以新颖的角度和思路揭示了组织智力、知识管理和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在组织智力和知识管理关系研究中,本文提出了知识管理在不同知识分类下的管理边界和对象问题,并依据知识在组织内流动的特点,构建了组织智力中的知识管理边界和内容。在组织智力的资本基础构成的研究中,本文提出了组织智力中的资本基础和组成成分。对人力资本、关系资本、结构资本在组织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三者关系的揭示与厘清,不仅是对以往组织智力研究的拓展,更重要的是,为组织知识管理和智力资本的后续研究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其他文献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环境效率是政府层面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从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空间结构变迁、产业内部结构异质化三个层面厘清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环境效率的内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以补肾调肝汤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4例口服补肾
目的 研究分析在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中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时段到本院就诊的86例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n=43)、对照
基于双目视觉的目标检测方法是当前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与单目视觉相比,双目视觉具有还原真实场景三维信息、反映目标远近差异程度等优势,故可广泛应用于摄影测量
奶牛乳腺炎是导致奶牛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本文对南宁市郊奶牛乳腺炎的发病情况、致病菌的流行状况、金黄色葡萄球菌毒性基因的分布、隐性乳腺炎乳汁酶类诊断、治疗
<正>城乡二元结构自古就有,从宋朝算起,至今已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但过去虽有城乡二元结构,却没有城乡二元体制。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由于计划
‘十二五,,期间,浙江特高压电网规划新增特高压交流变电站3座,直流换流站2座,分别为:1000kV浙北变电站(安吉),1000kV浙中变电站(诸暨或兰溪),1000kV浙南变电站(丽水),±800kV
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已经连续七年将农业信息化的内容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随着通信、计算机、传感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
乳腺用于乳蛋白合成的主要源料是氨基酸,然而氨基酸营养并不是乳腺蛋白质营养的全部,血液循环中的小肽很可能参与了乳蛋白的合成。本研究利用奶牛乳腺组织/细胞体外培养模型,
2000多年以前,全世界有两大经济中心:欧洲的罗马帝国以及亚洲的汉王朝,而当时的汉朝帝国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在那个的朝代,中国诞生了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