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吉林省数据,实证分析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婚姻对健康的影响。老年人的婚姻情况是,有配偶的比例为72.2%,丧偶的比例为25.8%,离婚的比例为1.4%,从未结婚的比例为0.7%。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况是,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各个方面均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有困难”或“做不了”。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情况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高血压的人数相对较多,是困扰城乡老年人的主要慢性疾病。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情况是,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比例为18.5%,比较幸福的比例为43.6%,一般的比例为32.3%,比较不幸福的比例为3.9%,非常不幸福的比例为1.8%。老年人感到孤独的情况是,经常感到孤独的比例为6.5%,有时感到孤独的比例为32.5%,从不感到孤独的比例为61.0%。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对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老年人婚姻状况对其身体健康影响的年龄差异。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不论是低龄老年人还是中高龄老年人,婚姻对身体健康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是这种影响具有比较大的年龄别差异。婚姻对老年人患慢性病可能性的影响在低龄老年人和中高龄老年人不同。即丧偶可能会减少中高龄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概率,而且这种影响显著。原因可能是中高龄老年人相比于低龄老年人更加处世不惊,能够接受面对失去配偶的现实;中高龄老年人更容易获得很多来自子女、社会方面的支持,可以减少患慢性病的可能性。婚姻状况对低龄老年人和中高龄老年人心理健康都有显著影响,但对低龄老年人的作用更明显,因为低龄老年很难适应孤独,与中高龄组老人相比,低龄老年人对伴侣的依赖及对死亡的畏惧的程度更深。不同婚姻状况老年人的健康风险因素存在差异。通过对不同婚姻状况老年人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后发现,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对孤独感的产生没有差异,但是对幸福感却会有所不同,受教育程度越高幸福感也越高。性别对孤独感的产生也没有差异,但是对幸福感略有不同,男性的幸福感偏低。对影响身体健康的一些风险因素中,性别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在患慢性病的可能性上存在差异。女性比男性患慢性病的可能性要高。从家庭因素的数据来看,居住方式对患慢性病的概率没有影响,但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显著的影响,独居的老人往往更加健康、不需要子女同住去照顾他们。因此,应该关注老年人婚姻状况发生的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及时抑制老年人的孤独感。改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环境,提高其健康水平。积极发挥社区、养老院等机构的作用,一是通过定期的抽查、抽检,确保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况明确,防患于未然,这样可以有效地遏制慢性病的蔓延;二是时刻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情况,多组织一些文化、体育活动,让老年人更多地参与一些活动,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增加他们的生活幸福感、减少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