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不仅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而且是杰出的爱国学者。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面临内忧外患,处在动荡不安中。从扭转日趋衰微国势的愿望出发,他对近代中国社会改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思考,并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主张。本文从文化、教育、政治、经济和科学这五个方面就陶氏的社会改造思想进行阐述与分析,旨在说明他为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造事业作出的历史贡献。 第一部分:陶行知社会改造思想的基础。陶行知提出改造中国社会的主张是建立在他对中西文化观念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他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取舍及改造,并在创新的基础上与西方文化相融合。这种文化观念奠定了陶行知社会改造思想的基础。 第二部分:社会改造的出发点。作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立足乡村,把改造乡村教育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出发点。他认为旧的乡村教育已不适合建设乡村社会的需要,必须另辟生路,即建立适合乡村社会实际生活的“活教育”。这种“活教育”要按试验期、训练期和布种期三个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第三部分:社会改造的政治目标。陶行知对中国社会改造问题的思考始终没有离开对民主政治的关注。他提出的民主政治主张是其为谋求中国社会改造而锁定的政治目标。他对民主政治的追求经历了由早期追求共和理想到抗战时期倾向于人民民主,再到抗战后努力争取新民主主义的民主政治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第四部分:社会改造的经济目标。经济的变革在陶行知整个社会改造主张中占相当的比重。创造富的社会,不造富的个人是他为改造中国社会设定的经济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他提出要消除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阻力,并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革的途径就是“在农业上安根、工商业上出头”。 第五部分:社会改造的科学理想。20世纪建成一个科学的中国是陶行知改造中国社会的科学理想。他主张辩证认识科学,既要发挥科学的积极作用,又要注重培养科学伦理,解决好由科学引发的道德问题。他提倡科学大众化,注重培养科学幼苗,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 陶行知的社会改造思想体现了一位具有强烈民族危机感,勇于开拓的教育家、爱国者的可贵品性,是他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