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务计划设想》评析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规划史与人物史结合的角度,概述了柳士英的生平经历及与苏州城市规划发展之间的联系,探寻规划实践人物的思想动态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和意义,充实中国近代规划人物史的研究内容,延伸中国近代规划史的研究范畴。以苏州近代史上第一部较完整的城市规划——《苏州工务计划设想》为研究对象,以原始史料为依据,对《苏州工务计划设想》的具体内容与实践影响展开细致的解读和分析,并结合在社会变革的历史背景下,苏州近代城市规划的实践者——柳士英,受欧美及日本近代城市规划理念的多重影响,且因上海、南京等周边城市的建设发展所受到的启发,对苏州的城市建设提出了旧城区改良、新城区建设及城区扩展规划等一系列较为完善的计划设想,并详尽务实地设计出苏州古城基础设施整理与建设、建筑整理与改造、城市防灾与美化等具体方案,构架形成了新的城市结构,促使城市空间与功能发生转型,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苏州古城原本的历史风貌,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得以留存至今,成为苏州城市规划建设史中重要的篇章。文章追溯了《苏州工务计划设想》诞生的客观历史背景与环境,介绍了主观实践者柳士英的人生历程,包括他在日本求学的教育背景、回国后设计事业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此次规划结缘的前因后果以及最后前往内地投身建筑教育并作出杰出贡献的过程,对这些内容的梳理有利于较全面的理解柳士英的个人经历与人物性格。文章还较为详细的介绍了《苏州工务计划设想》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原始资料,亦叙亦评。同时,根据规划的实施情况,分析此次规划的直接影响与作用,通过对柳士英制定规划的思想来源以及与同时期其他城市的规划活动的横向对比,解析《苏州工务计划设想》的思想来源,对规划的价值与局限、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引申出辩证的历史考察,由此受到启示并得出文章的结论。以现在的眼光看历史还原的过程,立足时代,探寻对今日城市建设问题的警示与启迪,以史为鉴,为我们当代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历史借鉴与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河北省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保障体系研究”课题,对上青山口村的八个村庄进行数次实地调研。调研对象在村庄规划布局、农宅设计、道路交通、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
伴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公共交通成为了各大城市不约而同的选择,公共交通与城市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共识。但是,城市与公共交通的和谐发展却一
为了引导城乡建设模式转型,增强重点镇节能减排能力,2011年财政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于“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展绿色重点镇试点示范工程。绿色重点镇规划是本着集约节
本文是基于整合的视角来展开对集群式博物馆外部空间的设计研究,并特别以建川博物馆聚落为例,结合理论与前期实地调研的资料以及大量案例之上形成的。   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学位
人是城市的主体,正是人的丰富多样化的生活使城市的实体建设和空间变得有意义,所有的建造都应该是为了使人们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服务于人们。但如今在“大跃进”式的城市化推动下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发展进程中出现了“空心村”这种比较特殊的现象。国外并没有专门针对“空心村”现象的研究课题,也没有出现与此相关的概念和理
传统农村聚落是在不同的山水、气候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缓慢发展而来。我国改革发展大潮中,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变化影响了农村。在这股力量推动下启动的一些新村设计项目,却
古村镇是人类活动和特定地理环境结合的产物,是人文现象的一个要素,村镇空间的演变实际上是历史文化的演变,因此,传统村镇并不是以个体形式存在,通常会以某种关联形式在一定
自1990年代以来,伴随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的发展,都市区化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导趋势。作为都市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外围城市在都市区的培育、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