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空间视角是观察、认识地理事物及现象,解析区域空间环境的重要视角。对于中学地理教学而言,能够基于地图,引导学生认知与剖析地图中以“点、线、面”形成呈现的地理要素空间特征,是明晰地理空间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地图中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空间大小、空间形状和空间距离四大空间特征为切入点,探析高中地理教师对于地理要素空间特征的关注程度以及培养现状,归纳总结相应问题并提出教学策略。全文共分为绪论、正文与结论三大部分,正文由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基本遵循从理论到实证的技术路线。绪论部分对地理要素空间特征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明确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详细阐述具体的研究方法与路线。正文部分主要分为内涵界定、现状调查、策略设计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内涵界定。对地理要素及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空间大小、空间形状、空间距离的内涵进行界定;明确地理要素在地图中以点状、线状和面状的形式呈现。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遵从于格式塔组织原则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图形化的直观性表达、多维度的综合性解析、探究式的主体性认知、启发式的逻辑性引导作为基于地理要素空间特征开展教学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为现状调查。通过问卷及访谈可总结出以下问题:“空间位置”方面:教师对于经纬线的功能认知不足,教学过程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在相对位置的确立中注重八大方位词的描述,但忽视地理空间拓扑关系。“空间大小”方面:教师对于面积大小的解读缺乏生成性过程;缺乏系统性的地图影响教师开展尺度教学。“空间形状”方面:青年教师对于轮廓形状的认知较为片面,停留在形象化认知层面,且教师对轮廓形状的重视程度与高考改革有一定的关联;教师侧重于从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知地理要素排列形状形成的有序性规律。“空间距离”方面:教师对于几何距离,即距离衰减的教学手段复杂;教师偏好材料阅读从文字到文字归纳总结工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第三部分为策略设计。根据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空间位置”方面:绝对位置的教学可通过创设学习任务,使学生自主整合经纬线范围内所涉及的地理信息,形成综合性认知;在相对位置的确立过程中强化地理要素拓扑关系的定位逻辑,对地理要素进行多维度定位。“空间大小”方面:通过图层叠加精细化生成地理要素的面积大小;通过谷歌地球促进学生多尺度认知区域空间环境,剖析区域人地关系。“空间形状”方面:将小比例尺地图的区域轮廓形状与经纬线相结合,建立空间定位点,减小学生脑中地图的变形程度;在排列形状方面,建立空间参照系,融合视觉感知与生活经验,明晰空间排列背后的有序性规律。“空间距离”方面:运用视觉符号,引导学生直观感知空间衰减规律;在剖析工农业区位条件的过程中,可基于地图,按照“地对人—人对地—人地协调”,从经济距离的角度来剖析区位因素,形成整体性区位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