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Ⅰ型干扰素是由病毒诱导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和成纤维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它能干扰病毒的合成与复制,是机体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御系统。在1995年,Schultz等首先克隆出鸭干扰素(DuIFN),并分别在大肠杆菌(E.coli)和COS7细胞中高效表达,发现重组的DuIFN对一些RNA病毒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对原代鸭胚肝细胞中DHBV的复制有强烈抑制作用。 本实验参考GenBank发表的DuIFN全序列,应用Oligo 4.1设计一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一段大约600bp的DNA片段。将这个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鸭Ⅰ型干扰素(DuIFN-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包括576bp,编码蛋白为191个氨基酸,N末端的30个疏水性氨基酸是信号肽,成熟的多肽由161个氨基酸组成。同GenBank上公布的DuIFN基因进行序列比较分析表明,在核苷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为99.65%,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为98.95%。但是,DuIFN-Ⅰ与DuIFN-Ⅱ相比,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仅为31.73%,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为7.58%。与鸡、犬和人的Ⅰ型干扰素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在核苷酸水平分别为71.82%、42.86%和39.21%,在氨基酸水平分别为46.88%、16.36%和16.50%。 将DuIFN-Ⅰ基因特异性的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6p的BamH Ⅰ和Sal Ⅰ酶切位点上,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TGI和BL21(DE3)PlysS,经1.0mmol/L 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SDS-PAGE检测,得到大约47ku的融合蛋白,与预期的相符。 用Antheprot 5.0软件对DuIFN-Ⅰ和DuIFN的二硫键、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及比较,表明二者的二硫键、二级结构无明显差异。故推断DuIFN-Ⅰ也有生物学活性。 本研究为了解国内外鸭Ⅰ型干扰素核苷酸序列演化上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抗鸭病毒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治疗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