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100多年间的工业化进程中,人们对于煤炭和石油等碳基能源的大规模开采与使用,一方面满足在物质消费、技术开发、生产制造、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人类的生产生活范围已经严重超越地球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甚至打破了自然界在亿万年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精巧的平衡——很多不可再生的矿产和油气资源在快速耗竭,地下水位在迅速下降,全球森林在逐渐消失,大量物种在快速灭绝。现在,过度的资源能源消耗和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全球气候变暖。大气中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浓度使得全球变暖的趋势不断加速,如果人类再不采取行动,我们将会陷入无法挽回的生态危机之中。对于中国来说,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潜在的威胁巨大。现在,中国正处在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来支撑的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间接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面对有限的自然资源,我们需要改变早期以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建立经济、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保障供应体系,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温室气体的减缓排放,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发展之路。本文从这一背景出发,通过阐述低碳经济的基本理论、分析低碳经济在英国、德国、丹麦等欧洲国家的发展,以及低碳技术在发达国家不同产业的应用,探索其对于中国走可持续经济发展道路的启示。将中国在经济发展之路上所应用过的模式与欧洲国家低碳经济模式的应用相结合,从有效的能源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可再生能源技术、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及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等角度探寻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包括:一、通过相关的资料以及笔者在欧洲留学期间对各国的走访经历,对英国的“政府投资、企业运作”、德国的生态工业和丹麦的绿色能源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和阐述。二、借鉴欧洲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分析中国所面临的四大挑战: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低,总量高;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中国以煤炭为主的工业能源结构;相对落后的科技水平。三、通过总结中国从改革开放至今所经历的经济增长方式及早期粗放型工业模式造成的资源能源紧缺与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指出了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且时间紧迫。四、中国把“低碳化”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40%~60%,单位GDP的C02排放降低50%左右。五、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重点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环境质量,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打好基础,避免走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主要的新见解与创造性成果:一、提出今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应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走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中国特色低碳经济之路。二、运用数据与图表分析,针对中国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认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应该采取多种模式,不应拘泥于欧洲主要国家的单一化模式。三、鉴于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对煤炭和石油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的现实,提出提高煤炭使用效率、发展清洁煤技术和二氧化碳封存技术是中国目前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向。四、指出中国要发展以水电、核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源(沼气)等为主的可再生新能源。五、加强对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环境教育,使“节能减排”的概念深入人心。加大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技术推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