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支护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形式,在实际工程中逐渐被应用。但是联合支护结构自身存在着非连续性问题,这种非连续性不仅表现在支护结构形式上的不连续性,更表现在基坑在不同支护段变形上的不连续性,这将对基坑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广州某巴士站基坑工程,采用了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墙联合排桩内支撑结构支护形式,本文通过对该基坑不同支护段基坑变形施工监测资料的系统分析、对基坑不同支护结构过渡段变形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结合三维数值模拟,对该联合支护结构基坑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以下认识和结论:1.基坑坑顶水平位移整体上随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开挖初期变形速率较快,后期变化速度下降,变形逐渐收敛,趋于稳定。由于挖深的差异,水泥土搅拌桩挡墙支护侧坑顶水平位移整体上小于排桩内支撑侧,水泥土搅拌桩挡墙支护侧坑顶最大水平位移为3mm,排桩内支撑支护侧坑顶最大水平位移为7.2mm,挖深达到6m前,支护结构过渡段的坑顶水平变形更接近于右侧排桩内支撑侧的变形,而与水泥土搅拌桩挡墙侧变形差距较大,过渡段基坑坑顶变形与相邻排桩内支撑侧的变形差值在最大时是其与水泥土搅拌桩挡墙差值的8倍。2.基坑坑顶沉降在开挖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短暂的隆起现象,但整体上仍然是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由于缺少冠梁以及内支撑的作用,水泥土搅拌桩挡墙侧的坑顶沉降变化起伏大于排桩内支撑侧。支护结构过渡段的沉降变形在开挖深度达到6m之前,更接近于排桩内支撑侧的变形,且在基坑东侧表现更为明显,过渡段与水泥土挡墙侧的坑顶沉降差值最大时是其余排桩内支撑侧差值的11倍。3.除支护结构过渡段支护桩外,基坑其余位置支护桩桩体水平位移整体上符合随开挖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且最大位移的出现位置逐渐下移的规律,变形呈现抛物线型,基坑东、西两侧过渡段排桩J01、J07变形整体上呈发散状,在开挖初期变形较快,最大位移出现位置在支护桩桩底附近,J01为8.9mm,J07为6.1mm,而变化幅度最大则是发生在基坑开挖6m后,J01为6.3mm,较开挖初期增长3mm,J07为4.4mm,较开挖初期增长2.5mm。4.通过对基坑不同支护段坑顶水平和沉降差异原因进行分析,认为造成此种不连续性变形特点的原因主要是支护结构间的非连续性,这样不连续的变形,对基坑安全不利。5.通过对基坑支护排桩的桩体水平位移变形差异原因进行分析,认为造成过渡段支护桩桩身水平位移变形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过渡段支护桩桩长较短,且该处地质条件较差,嵌入土层的支护桩不能很好地承受开挖引起的作用力。过渡段支护桩桩底附近产生如此大的变形对基坑安全性是有害的。6.通过对基坑变形差异性原因的分析,决定将过渡段支护桩桩长增加至15m,使基坑在该过渡段处变形连续、均匀。优化后,过渡段的坑顶水平和沉降变形连续性增强,过渡段支护桩桩身水平位移整体呈现抛物线型变化,且桩底变形降低。本文的研究成果是从一个典型的联合支护结构基坑中获得,实际工程中,这样支护形式的基坑比较常见,而不同支护结构过渡段的变形需要引起注意,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