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面积急剧增加,农用地面积锐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在此状况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成为保证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土地利用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以土地利用生态位重心转移为研究视野,结合土地资源作业的流动趋势,以天水市为例,分析了天水市土地利用重心转移的时空变化特征,从而掌握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以寻求在保障城镇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保护土地资源;有利于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缓解人地矛盾;有利于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政府针对土地资源制定合理的宏观政策。研究主要结论如下:⑴将土地利用生态位理论和土地资源作业场理论结合,扩充了研究土地利用的新方法。同时利用相关模型研究天水市土地利用生态位重心转移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土地利用的相关变化,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⑵天水市各县区土地利用数量和经济生态位宽度呈现不同程度的扩张与压缩:时间序列上清水县、秦安县、武山县、张川县农用地数量生态位变化较小,甘谷县、秦州区和麦积区农用地数量生态位压缩明显,且天水市各县区未利用地数量生态位总体呈压缩状态,这与天水市各县区建设用地数量生态位一直呈扩张状态相关性较大。天水市各县区农用地经济生态位和建设用地经济生态位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县区间比较,清水县、武山县、秦州区和麦积区农用地数量生态位丰度较高,秦安县、甘谷县、秦州区和麦积区建设用地数量生态位丰度较高,未利用地数量生态位宽度较小的是清水县和张川县。清水县、武山县、麦积区农用地经济生态位相对较大,张家川县农用地经济生态位相对较小,清水县、秦州区和麦积区建设用地经济生态位较大,武山县和张川县建设用地经济生态位较小。⑶天水市土地利用数量与经济生态位重心转移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方向和速度均不同:天水市农用地数量生态位重心转移较小;天水市建设用地数量生态位重心转移较农用地数量生态位重心略明显,整体方向往东南方向偏移;天水市农用地经济生态位重心转移较大,整体方向往西南方向偏移且年度变化不均匀;天水市建设用地经济重心转移最明显,整体方向往西南方向偏移。尤其2003~2007年建设用地经济生态位重心转移距离较大,相邻两年重心直线距离都大于2000米,2007年之后建设用地经济生态位重心转移距离相对较少。⑷天水市土地作业势的空间不平衡性引起的作业流的流动: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和张家川县一直都是农用地作业势比建设用地作业势大,表明这些区域农用地作业强度比建设用地作业强度高,秦州区和麦积区都是农用地作业强度小于建设用地作业强度,表明秦州区和麦积区建设用地作业活动具有绝对优势,具有较强的集聚力,对周围县区的作业有辐射带动作业。天水市作业势差的存在影响土地利用生态位重心转移的力度和方向。⑸分析天水市土地利用生态位重心转移原因并提出天水市土地利用生态位调控措施。其生态位重心转移原因一是土地利用生态位的年际间不断扩充与压缩影响土地利用生态位重点的不断变化;二是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存在的作业势差促使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数量及经济生态位重心的转移,而土地利用生态位重心的转移又会对周围的作业形成集聚或扩散效应,这种集聚力与扩散力不断影响着土地利用的作业势变化,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三是随着《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不断实施,天水市作为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断调整,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土地利用效益得到提高,土地承载能力以及恢复生态的功能进一步增加,其规划实施影响土地利用重心的转移。相应提出的天水市土地利用生态位调控措施为首先总体把握区域发展战略,确保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优势位,其次要合理调控用地结构,最后要遵循生态规律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