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升3.5个百分点达到90%。所以,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必将扩大,相应的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一直以来,政府财政重点扶持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处于被忽略的“非重点”的位置,教育经费的匮乏导致普通高中在发展过程中问题重重。贵州省普十五教育的短期目标是2017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结合贵州省经济不发达的现状,普通高中教育经费筹措问题成为制约高中教育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的关键。根据实地调研结果,贵州省贫困地区普通高中隐形分担了大量成本,学校负债累累,学生因负担不起教育成本,辍学现象频发。如今,政府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后,对中职教育实行了免费政策,而普通高中教育仍然缺乏足够的财力保障。所以,新的时代背景下,普通高中的教育成本应该如何分担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普通高中教育经费问题,将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尤其是对贫困地区而言,意义更加重大。本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了研究思路,首先明确普通高中教育成本分担的四方主体:政府、家庭、社会、学校。然后,针对贵州省贫困地区的四所高中展开实地调研,涉及的调查对象有学校行政人员、专任教师、家长和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实地观察,依据公共产品理论、成本分担理论以及第三部门理论分析得出,贵州省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成本分担现状并不合理,存在诸多问题,如政府分担比例较小,家庭负担较重,社会投资比例过小以及学校隐形负担、负债严重等问题,进而分析造成这种不合理的成本分担现状的原因。最后,根据成本分担现存的问题,从政府、社会、学校、制度保障等四个方面提出针对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成本分担的对策建议,如探索政府经费投入改革新路径,健全教育资助制度体系和教育经费监管体制等。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就要做到全面发展,不能够厚此薄彼。实际上,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水平将会影响我国整个普及化进程,所以探索合理的成本分担模式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