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继发性神经损伤及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1、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0只,先随机分为三个组: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模型十针刺组(简称针刺组),模型十西药组(简称西药组),每组50只大鼠,每组又分为术后6h、1d、2d、3d、7d五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10只大鼠,制备脑出血模型,另设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简称正常组)。2、针刺腧穴选择:百会穴透曲鬓穴,在头部贯穿顶额颞三区,一针贯穿多穴。3、应用神经行为学指标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4、运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的检测方法,观察不同时相点针刺头部腧穴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NSE、EAA、BDNF表达的影响。结果:1.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较模型组减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光镜下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针刺组较模型组改变显著,西药组较模型组改变不显著。3.电镜下针刺组较模型组改变显著,西药组较模型组改变不显著。4.NSE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模型组及针刺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NSE的表达随不同时相点的变化而逐渐增加,至3d时达高峰,7d时有所下降。在相同时相点,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NSE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EAA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模型组及针刺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EAA的表达随不同时相点的变化而逐渐增加,至3d时达高峰,7d时有所下降。在相同时相点,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EAA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BDNF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结果:模型组及针刺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BDNF的表达随不同时相点的变化而逐渐增加,至2d时达高峰,3至7d时逐渐下降。在相同时相点,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BDNF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百会”透“曲鬓”能够减轻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利于脑出血后症状的恢复。2.“百会”透“曲鬓”能够抑制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NSE的表达。3.“百会”透“曲鬓”能够抑制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EAA的表达。4.“百会”透“曲鬓”能够促进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BDNF的表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