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六磨汤为治疗便秘常用方,慢传输型便秘属于便秘中常见又具有难治性的一种类型,本课题通过观察六磨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并与乳果糖口服液进行疗效对比,进一步探讨六磨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的60例符合中医肠道气滞证型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根据SPSS21.0统计软件包生成的随机数字表,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六磨汤治疗组:30例,给予六磨汤,200 mL/天,分两次口服。乳果糖口服液对照组:30例,予乳果糖口服溶液,10ml/次,日3次口服。7天一疗程,均服用2个疗程。对治疗前、治疗一周、治疗两周后及结束治疗3个月后随访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疗效结果、结束治疗3个月后随访的临床复发率及治疗前后的结肠传输功能标志物排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因六磨汤治疗组有1人因不良反应退出本次临床研究,最终完成本次研究共59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症状积分、病情程度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总有效率比较:经治疗后,六磨汤组痊愈6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10%;乳果糖组痊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治疗后疗效经比较得出χ~2=2.50,P=0.4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比较:六磨汤组和乳果糖口服液组同组比较治疗一周、治疗两周及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临床各个症状评分及总积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说明两组症状经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六磨汤组与乳果糖组治疗一周后相比,在排便困难、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排便频率、腹胀症状、总分均明显优于乳果糖组(P<0.05);治疗两周后对比在排便困难、腹胀、总分方面明显优于乳果糖组,在其余症状评分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个月后随访六磨汤组与乳果糖组相比在排便困难、大便性状、排便时间、排便频率、总分方面优于乳果糖组(P<0.05),说明六磨汤对改善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症状方面疗效确切,并较乳果糖作用更持久,远期效果更佳。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六磨汤组服药后平均首次排便时间为16.62小时。乳果糖组服药后平均首次排便时间为13.53小时。经统计学t检验,两组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对比,t=2.95,P=0.01<0.05,差异有显著性。复发率比较:两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发现六磨汤组复发4例,复发率13.79%,乳果糖组复发14例,复发率43.7%。两组随访复发率经卡方检验得出χ~2=7.52,P=0.01<0.05,说明六磨汤组远期疗效优于乳果糖组。结肠传输试验结果比较:六磨汤组在改善结肠传输功能的方面明显优于乳果糖组,两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六磨汤与乳果糖相比在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上疗效相当,改善临床症状更明显,作用更持久,无明显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