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西安城市空气环境质量逐年下降,灰霾事件多发,PM2.5受到更多人的关注。PM2.5粒径微小,易通过呼吸进入肺部,可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在2009.11~2012.12开展了针对PM2.5的观测实验研究,系统的获得西安市南郊大气中PM2.5高分辨率下的时间序列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采集了冬季典型时段(Ⅰ.春节期间、Ⅱ.晴好天气、Ⅲ.沙尘过程)的PM2.5高分辨率下的时间序列分布样品,探讨了碳组分的实时变化特征、天气条件对气溶胶的影响、细尺度下大气碳气溶胶变化过程,分析了气象因子对PM2.5及其碳组分的影响。监测期西安市三年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73.470±55.357μg/m3、107.208±75.626μg/m3、110.010±77.449μg/m3。对比国家二级标准,三年年均浓度均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2.10,3.06,3.14。进一步分析三年PM2.5四季浓度日均分布,各季节浓度超过二级(75μg/m3)标准限值所占比率为:冬季(64.09%)>秋季(62.40%)>春季(50.05%)>夏季(38.00%)。四个季节PM2.5的浓度都在逐年上升。三年采暖期PM2.5日均浓度分别108.605±75.893μg/m3、112.217±84.354μg/m3、146.160±94.550μg/m3。三年采暖期PM2.5日均浓度均超过二级标准的阀值,超标情况为:2010年超标1.45倍,2011年超标率1.50倍,2012年超标率1.90倍。说明西安市PM2.5污染的总体趋势还在逐渐加重。采样期西安市OC、EC和WSOC浓度均值分别为48.651μg/m3,12.921μg/m3和19.900μg/m3,三种组分浓度均值在三时段内分布有所差异:OC和WSOC呈Ⅱ> Ⅰ> Ⅲ变化趋势,EC呈Ⅰ> Ⅱ> Ⅲ变化。三种组分日分布在各时段存在差异,其中EC分布较为稳定,在三时段皆呈早晚双峰分布,表明在冬季EC来源相对稳定,主要源于燃煤的排放;OC在Ⅰ时段和Ⅲ时段与EC变化类似,说明此时二者有相同的源,Ⅱ时段OC呈昼高夜低分布特征,表明该时段因白天光化学反应强烈而生成二次有机碳。WSOC和WSOC/OC的变化与OC相同,外来传输源对碳组分有一定影响。三种组分相关关系表明冬季OC、EC来源相同,主要源于燃煤和汽车尾气,WSOC与OC相关性良好,与EC相关性最低,表明WSOC多为二次生成的有机物。冬季采用OC/EC最小值法估算SOC浓度均值为20.164μg/m3,占OC的比例为36.549%,SOC浓度分布在三时段呈Ⅱ>Ⅰ> Ⅲ变化同时采样期SOC浓度白天22.548μg/m3,高于夜间17.718μg/m3,表明冬季晴天有利于光化学反应的发生而形成SOC,SOC是大气有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PM2.5和其碳组分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存在差异,说明气象因素对PM2.5的影响复杂。西安地处谷地,低空大气流动缓慢,垂直气流和湍流活动较弱,大气层结稳定度高,混合层高度较低,大气扩散能力较弱,成为PM2.5污染物堆积之地。地理地形造成西安特殊的气象条件,不利于颗粒物扩散,易形成灰霾天气。因此控制西安PM2.5污染应主要针对人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