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中医证型演变特点及不同年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wxl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中医证型演变特点及不同年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对纳入的380例小儿肺炎患儿,在治疗当日(基线点)、治疗后第3、5、7、10天观察并记录中医证型,统计小儿肺炎在不同观察时段中医证型演变特点;并观察小儿肺炎治疗当日的中医证型分布与发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380例小儿肺炎在基线点至治疗后第3天,以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为主,各证型发生转变的病例较少。在治疗后第5天,仍以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为主,大部分证型发生了证型转变。在治疗后第7天,部分证型转至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在治疗后第10天,风寒闭肺证、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绝大多数恢复正常。不同年龄小儿肺炎中医证型分布有其特点:1~3岁肺炎患儿182例,其中痰热闭肺证95例,占52.20%;其次毒热闭肺证16例,占毒热闭肺证总数的76.19%,结果显示痰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主要见于1~3岁小儿。4~7岁.肺炎患儿150例,风热闭肺证99例,占66.00%,痰热闭肺证44例,占29.33%,说明该年龄段肺炎患儿主要见于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8~14岁肺炎患儿48例,其中风寒闭肺证5例,占10.42%,风热闭肺证33例,占68.75%,说明年长儿肺炎患儿主要见于风寒闭肺证和风热闭肺证。结论:1.发病年龄与就诊当日小儿肺炎中医证候分布有相关性(P<0.05)。2.小儿肺炎中医证型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呈现动态演变过程,从而使各证型在不同观察时段的分布具有一定特点。
其他文献
该文在深入分析影响第二亚欧大陆桥发展的诸多条件,因素的基础上,对该陆桥的潜在货源进行了分析,预测,并对大陆桥及沿桥地区经济发展提出了新思路。
该文通过分析世界经济竞争空间主体、国际产业梯度转移方式、国内区域经济竞争格局的新变化 ,论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实施区域联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剖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联动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在于国内外经济竞争压力、企业跨地区发展、政府间经济合作、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提出长江三角洲实现区域联动发展的主要领域和对策
以建成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模型为基础,增加土壤pH值影响函数,利用3组土壤pH值迥异的长期定位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这些定位试验在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农作方式和土壤性质等方面都具有较大差异。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不同pH值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趋势,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6(n=137);模型输入参数的敏感程度为温度>外源有机碳>土壤pH值>难分解组分初
以覆盖甘肃省庆阳市的陆地卫星(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以及1980—2000年统计资料与实地调研资料为数据源,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庆阳市景观演替模拟模型,通过分析景观变化与驱动因子的关系,模拟庆阳市景观演替的时空模式,开展参考模式、生态模式与经济模式下的情景分析,为制定环境保护与区域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信息。
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研究,心理素质已有30多年的研究历程,对其进行系统的回顾与展望,既是出于梳理总结以往研究得失的考虑,也是将心理素质研究推向新的高度的必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