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头针并电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治疗头针并电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操作规范及安全性,是推广一种新治疗疗法。方法:将12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期患者随机分神经阻滞组(A)40例,电针夹脊穴并刺络拔罐组(B)44例,头针并电针夹脊穴(C)组44例,治疗期间禁止使用与研究药物效用相近的中西药品或其他治疗方法。神经阻滞组:①药物配方:0.5%布比卡因5ml、地塞米松5 mg、维生素B1 2ml(0.1g)、维生素B12 1 ml(0.5mg)、0.9%生理盐水至10ml。②操作方法:先依据皮肤疱疹和疼痛区域,结合脊神经皮肤支配区节段的体表标志,判断病变神经平面后,确定选择实施神经阻滞的方法。具体为选择与皮肤受损区相应的神经为阻滞点,如颈丛、臂丛、椎旁神经阻滞法、硬膜外腔。每5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电针夹脊穴并刺络拔罐组:先针刺病变对应神经节段的夹脊穴.捻转得气后留针:之后在疼痛所涉及神经区域,轻缓进针到皮下后沿神经走向透刺,针刺后在夹脊穴上1组电针.留针30min。针刺后用梅花针在病变部位相应神经节段起始处和病变部阿是穴处叩刺.逐步扩大叩击.叩刺后随即在叩刺处用闪火法拔火罐.视患者体形选用火罐,每日1次,6次为1疗程,每疗程后休息2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头针并电针夹脊穴组:第一步取穴及治疗同电针夹脊穴并刺络拔罐组(B组)中关于电针夹脊穴部分,第二步取针后选择毫针长短1~3寸,病人取随意体位,取穴:病灶的对侧感觉区和运动区,常规消毒皮肤,针尖与皮肤呈30°左右夹角,迅速刺入当针尖抵达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刺入0.5-1.5寸,施以快速连续捻转,每分钟200次左右,每次可连续捻转2-3min,留针3-4小时,留针期间每5min捻转一次,共10次左右,每日1次,6次为1疗程,每疗程后休息2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记录其的疼痛VAS评分、睡眠VAS评分、并随访疼痛改善程度、患者满意度等。结果:12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符合纳入标准,在疼痛、睡眠、综合疗效的三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C组优于B、A组,B组优于A组。无一例滞针、断针、感染、晕针等不良事件记录。结论:目前有限的纳入研究显示头针并电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对改善症状和疼痛较其他两组有效,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使证据强度更高。对本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其他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尚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经本方法治疗后遗神经痛期患者,能明显改善其疼痛程度、睡理状态、综合症状等;安全性及可操作性强;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值得广泛推举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