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问题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MA87730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是指中央银行为了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以防范和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为监管目标,对整体金融系统进行自上而下的监督管理的权力。与其他监管机构的微观审慎监管权不同,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可能更多地聚焦于能够影响整个金融体系安全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于是国际上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美国、英国等在内的国家赋予本国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核心地位,欧盟也吸收各成员国的权力集中赋予欧洲中央银行。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尽管也在不断进行探索,但目前立法上还存在缺失,尤其是位阶较高的立法还未对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定。本文重在研究对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如何完善的问题,从权力的主体、内容、程序和问责四个层面进行逻辑分析。第一部分提出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的含义与特征,并对理论基础展开讨论,主要包括国家干预理论和金融统合监管理论,由此提出确立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的必要性,包括以下三点:一是统筹协调金融稳定目标下的金融监管权;二是实现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的目标;三是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第二部分对美国、英国、欧盟和日本的改革从权力的三个层面进行比较,重点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后英国、美国、欧盟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以及日本得以规避风险冲击的有益经验。第三部分总结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的立法现状和实践情况,并由此分析其存在的现实困境,包括主体定位不清晰、内容模糊、程序不规范和问责机制不健全四个层面。第四部分对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所遭遇的前述困境展开分析,并结合《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相关内容提出对应的完善建议:需要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其内部具体行使权力的机构,并梳理了宏观审慎监管权的内容和运行程序,同时,建议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权的问责制,对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履职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以期更好地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其他文献
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生命政治学”理论的提出确立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与威望,但实际上阿甘本的学术起点是对文艺美学的思考。作为西方新左翼的代表人物之一,阿甘本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脉同源,他提出自然生命被形式和目的所局限,在权力的暴力之下成为了赤裸生命,唯有文艺才具有救赎的可能,将个体从历史的挤压之下拯救出来。阿甘本的“潜能”论准确地把握住了当下个体的生存
曾繁仁提出构建一种具有中国气派的、原生性的中国生态美学,并将之命名为“生生美学”。本论文对曾繁仁教授“生生美学”思想的研究共分成三章。第一章是总结曾繁仁“生生美学”思想的理论资源,分为两节——西方生态美学研究、中国古代的生态审美智慧。第一节西方生态美学研究,主要是深层生态学理论及生态批评的文学批评实践。“生态学”从自然科学的一个术语被引用到社会科学领域,深层生态学和与其相应的生态批评都经历了一个从
《文心雕龙》和《原诗》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论的“双子星”。两部著作都针对文学创作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因此系统地对两部著作的诗学理论进行梳理比较就具有了意义和价值。论文以诗歌创作论作为切入点,第一、第二个章节分别对两部著作进行了创作目的比较、具体创作理论的比较,分析了两部著作创作特征的相同点和差异处,第三章则重点论述了对两部著作进行比较研究的意义以及对当代文艺健康发展的启示。本文观点主要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清代学者翟灏编著的《通俗编》,这部书共有三十八卷,分天文、地理、时序、伦常、仕进等三十八类,类各一卷,作者将搜集到的俗语常言依类目进行编排,一一考述语源与词义。过去的学者对《通俗编》的看法存在一些差异,本文就其编纂体例着眼,把《通俗编》看作一部通俗类书,在此基础上,对其作者、版本、体例、引书等问题作全面细致的研讨。第一章,在综合梳理史传、方志、文集等有关材料的基础上,对作者翟灏的主
民间传说多是民众围绕特定的人物、地方、历史事件等想象创作而成,它承载着地方叙事的传统,反映了民众真实的历史情感。薛礼征东的事迹最早被记载于史传子集,后经小说、杂剧、戏曲等多种形式的演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传,家喻户晓。地方民众在接受薛礼征战英雄人物形象的同时,又结合历史遗迹、地方风物、民俗传统编讲出更为丰富多彩的征东传说,体现了地方民众对薛礼征东故事的情感认同。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第一
丹纳是19世纪西方文艺评论家、史学家,在文学批评、实证主义领域都有着独特的理论,成就斐然。本文意在对丹纳的自然美观理论进行系统性探讨,全文除绪论和结语部分外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丹纳的生平,丹纳一生的著述,国内外对丹纳自然观的研究现状,选题价值,并论述本文的写作意图。第一部分探究丹纳自然美观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从两个方面对丹纳自然美观的缘起进行简要的论述。先从当时的时代变革出发论述丹
对物质生活的研究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生活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又反过来影响和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某一具有时代特色之物或现象的研究,能够反应一个地区或国家人民生活的多个面向。明代是一个由俗转雅的社会,文人阶层的空前发展对这一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明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明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就是从明代文人视角出发,以花瓶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明代文人的日常生活如何走向审美化
学位
谭正璧是一位为中国20世纪文学研究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学者,其在女性文学批评领域的成果贯通古今。他不仅编纂有关古代女作家的《中国女性文学史》,且该书被多次校订再版,曾一度被称为“一本谭正璧”。其还于1944年辑录《当代女作家小说选》,并曾多次与上海沦陷区女作家张爱玲、苏青、关露等人共同参加文学活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谭正璧对女性文学的批评,希望以此来窥探男性视域下女性文学批评的一个侧面,力图发觉女性文
过度劳动工伤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应有之义,工伤保险制度是工伤保障的基本制度,工伤保险制度的核心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过度劳动工伤保障现有法律规定包括“认定工伤”与“视同工伤”两种情形,前者形成了“列举+兜底”的典型结构,后者是一种拟制规定。虽然二者针对实践中发生的不同情形制定了相应的条款,但由于长期存在的劳资力量对比不平衡问题,用人单位经常凭借其强势地位制定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迫使劳动者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