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问候语具有建立和延续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通过问候语的使用,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角色以及二者之间的亲疏关系被突出出来并加以确定。它们也是常规用语,构成了礼貌用语的一部分。虽然这类常规用语在社会学、人类学、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学等学科中得到了一些研究,但对其自身功能、使用以及在不同语言和跨语言交际中的应用尚无系统探讨。鉴于此,本论文拟对英语和汉语的问候语进行一下这方面的对比研究。希望通过对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问候语的对比研究,促进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相互沟通。 本文以语言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广阔的背景,对问候语的社会功能和使用做了探讨,并对英汉两种语言问候语的差异做了分析,揭示了交往规则因文化而异,并追根求源,对问候语在东西方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哲学渊源进行了探索,指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思维模式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文章首先回顾并比较了与问候语相关的理论,如Leech的礼貌原则,Brown和Levinson(1978)的面子理论,以及顾曰国(1990)所提出的中国社会的礼貌准则,然后指出,尽管礼貌原则是各种社会普遍存在的交往准则,但其文化内涵及其所可能涵盖的侧重点存在差异,体现这些策略的语言形式也是因人而异的。一种语言中认为有礼貌的说法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并不认为有礼貌。 文章其次依据Brown和Levinson(1978)的礼貌语言模式介绍了问候语作为言外之行的言语行为以及常规礼貌用语的功能,并根据Laver(quoted in 钱厚生,1996)的有关社会环境中问候语使用的描写框架分析了影响问候语使用的诸如年龄、辈分、等级等社会因素和其他因素以及使用问候语的策略。尽管如Laver(quoted in 钱厚生,1996)所示,常规用语的选择一般会受到一些共同社会因素的制约,但是其实际使用则是因人而异、因语言而异的。 然后文章根据所收集的语料对英汉问候语语汇进行了时间、正式性以及社会场景的分类,指出英汉问候语的功能和使用是相似的,但其在内容、语义、句型结构、词汇等方面却是大有区别的。需要说明的是本章节未详细区分各英语变体 二迫囱门硕士学住论文 W MASflill’S THESIS 问候语的具体使用。 通过对英汉问候语的对比分析,文章进一步探索英汉问候语在不同的文化背 景下不同的哲学渊源。中华民族重视“伦理”道德,本质上就是对“礼”的重视。 “伦”就是等级,类别之间的次序。“礼”就是这种等级次序所遵循的规律。本 质上,“伦理”就是牛L’之根本。中国社会的礼貌原则如同‘卞”的基本精神一样, 强调“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等级差别的标志。尽管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人们所 遵循的“礼”,与其历史上所涵盖的内容己有很大变化,但不能不承认,它在很大 程度上仍保留其初始的印记,区别是程度上的不是本质的。具体讲,在交际行 为的节制方面,“上尊下卑”或“卑己尊人”是“礼”的具体体现。明白了名分, 就明白了社会身份,就知道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怎样说,不该怎样说,言语 就顺达了,人际间就没有隔膜、误会。这种等级关系,在现代社会,也是用其体 现维系社会等级差别。而在西方来讲,由于人们追求自我实现,个人奋斗,人们 高度重视个人权力,个人隐私;人们强调各开其口,各行其是,各展其才。与中 国正相反,西方人讲礼貌所强调的不是人际间的“别”而是人际间的“平等”。 正是由于人们在文化价值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人们说话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揭示 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思维模式对问候语使用的影响。 接着文章讨论了在跨文化交际当中常规用语使用方面的实际问题,并举例说 明语言学习者和外语教师很有必要对语言交往进行跨文化研究。这类研究可能有 助于外语学习者及使用者避兔潜在的冒犯或误解。指出问候语对比分析在教学中 的现实意义。 最后文章得出结论:有关问候语这类常规用语使用问题的英汉对比研究表 明,为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相互交流,有必要深入进行语言对比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