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适广为人知的身份是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但更为新闻业界人士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另一重身份——非职业的报人。虽然他算不上是一个职业报人,但胡适一生中编辑、创办或担任过撰稿人的报刊就达20种左右。从办报数量和影响上来看,他在中国报业史上发挥的作用,恐怕不亚于真正的职业报人。胡适的交往圈里,充盈着陈独秀、李大钊、蒋梦麟、丁文江、潘光旦、王芸生、毛泽东、蒋介石等一批人物,这些各行各业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重视报刊的宣传功能,他们是胡适报学思想形成的助推器。而胡适报学思想的全面形成,则是在报业实践中完善的。胡适的办报时间之久、涉猎范围之广、改良主义思想影响之大,都值得深入探讨。在报刊活动中,胡适坚持新闻自由、办报独立、容忍至上、重视编辑队伍素质的基本思想,追求新闻真实、讲究新闻时效性、重视文艺副刊、推崇百家争鸣等做法,对当今媒体仍有重要影响。留学归国初期,胡适标榜自己是一个追求全盘西化的世界主义者,这是过激主义的表现。因为厌烦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他避而不谈政治,在《新青年》上立下“二十年不谈政治,二十年离开政治”的誓言,被追求革命陈独秀所不屑。由他掀起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成功地让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一炮打响。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举起独立大旗,重新谈政治。他和影响了那个时代的他们用思想武装自己,用媒体宣传思想,利用报刊掀起一轮又一轮大论战,成功地让政治家意识到抓住舆论的重要性。文章从胡适的基本思想写起,首先介绍了胡适思想的两大方面:自由主义和实用主义,再对思想引发的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和全部的报业实践做梳理。这一部分主要是为第二部分服务,方便从这些报刊活动中,总结出他的报学思想。其次,通过对胡适来往书信、胡适日记和史实的分析,总结胡适报学思想的四个方面:新闻自由主义是核心、媒体独立思想是基本要求、容忍是方式、讲究时效性、版面编排和编辑队伍素质是保障。这一部分的核心就在于新闻自由思想,后面的三大报学思想都是围绕第一节新闻自由观展开论述的。第三章通过和同时期报人——陈独秀和丁文江——的思想比较,得出胡适的报学思想是自由的、言论独立的、偏文艺的、重人才的结论。选取这两个人物,是因为陈独秀和胡适的报学思想最具同时期知识分子思想分道扬镳的代表性;而丁文江则是那个时代少有的重视经济基础的思想家,他能看到保障言论自由的根基是要有资金维持报刊运转。最后一章,总结出影响胡适思想的三个方面分别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徽州文化和家庭文化的影响;赫胥黎的存疑主义和杜威的实验主义。然后,从新闻学视角对胡适报学观的演变做梳理,发现其思想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自由主义媒介规范高度相似。再从上面所有的研究中,得出结论:他对媒介独立、新闻自由、媒体政治属性、新闻真实的追求,值得新闻界继续发扬;但他妄图通过媒体改变政治走向、盲目信从实验主义的做法,应当被新闻记者坚决摒弃。现代意义上的报纸和杂志定义,在时效性上有显著区别。但受局势所限,民国时期的报纸与杂志界限并不明晰,出版频率和时效性几近相似。因此,本文所探讨的胡适报学思想,同样也包含了胡适参与杂志编辑的新闻思想。因为胡适报学思想与胡适思想关系密切,故文章所写的报学思想与胡适文化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等方面均有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