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改革与社会转型,原有“单位制”逐步解体,流浪乞讨问题逐步凸显。传统的保障基本生存的救助模式无法满足被救助人员的实际需求,这使得流浪人群中的特殊群体——流浪儿童面临着较之前更加严重的威胁。本文在开展对流浪儿童救助机构一线服务参与式观察的基础上,分析了流浪儿童的类型、特征及其外出流浪的原因,对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优势、方式、过程以及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笔者认为,根据不同的流浪原因,可以将流浪儿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即离家出走型,被遗弃型和被骗失足型。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流浪儿童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环境及其特殊的经历,也表现出了与一般儿童不同的特点。造成他们外出流浪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家庭方面和社会方面,家庭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遗弃、家庭破裂和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社区支持网络的缺失。与传统的救助制度相比,B市流浪儿童援助中心将社会工作引入到流浪儿童援助中的方式具有救助目标由传统的简单返回转变为融入与回归;工作人员由原先的非专业转变为专业;救助理念由最初的简单管理转变为助人自助的独特优势。在实际工作中,B市流浪儿童救助的社会工作介入也存在专业理念内化不足;专业方法综合运用能力不足;社会工作专业督导不足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尝试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积极向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传递专业理念并使之内化;引入专业力量开展完整、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加强同科研院所与专业机构的合作,引入并培养专业督导人才,以期解决存在的问题。流浪儿童救助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作,它牵涉到多种因素和多个部门。单纯依靠某一部门无法良好的应对与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也提出了应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科学、有效的参与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中来,形成分工明确、专业化程度高的整体性、预防性、发展性的救助体系以及要建立统一的研究协调机构,及时掌握流浪儿童的动态信息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研究,形成科学的救助对策建议和救助理论;同时,也为各级救助机构和各类救助组织提供信息和理论、技术支持服务,根据流浪儿童及其家庭的整体需求变化改进和完善救助政策和救助模式以提高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