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亲周期性(Pro-cyclicality)行为加剧了经济波动,对经济周期具有放大作用,它表现为,在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信用违约将会显著增加;相反,在经济处于繁荣时期,信贷质量则会明显改善,因而银行信用也呈现萧条时收缩,繁荣时扩张的特点。国外众多学者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都表明信用风险对经济周期表现为负相关性,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通常违约率下降,信用风险降低。但在经济周期下降阶段,总需求下降,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导致偿还能力下降,企业违约概率上升。因此,要增强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就必须从信用风险管理的角度入手,合理的监管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控制银行的信用风险。Merton(1974)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违约预测方法,把银行的放款问题倒转过来,从借款企业股权持有者的角度考虑贷款偿还激励问题。企业的违约取决于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和价值的波动性,当资产价值低于负债的账面价值时,企业所有者会选择违约,并将企业的剩余资产移交给放款人(银行)。反之,企业所有者有动力偿还贷款。因此违约概率取决于资产价值与违约点(债务账面价值)的距离。当经济衰退时,企业的资产价值下降,违约距离缩短,违约概率上升,反之,则违约概率下降。通过以上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KMV结构模型,借助违约距离这一指标度量企业的信用风险,并观察在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过程中,违约距离的变化,以考察信用风险与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相关性,可以为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指导。本文选取了钢铁、房地产、公用事业这三个具有典型特征的行业中不同信用等级企业,通过考察公司违约距离的变化历史,分析公司的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周期波动性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程度提高,1998年后,钢铁和房地产这类亲周期性行业,公司的信用风险与经济周期呈现负相关性,而信用级别低的公司和公用事业类公司,其信用风险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更多的是由公司治理等其它微观要素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