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乒乓球运动是我国竞技运动的优势项目。前冲弧圈球技术作为乒乓球运动中最主要的进攻技术,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以来一直备受教练员与运动员的重视。全面、深刻的认识前冲弧圈球技术的运动规律,对促进其技术的教学、训练、评价与诊断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运用SIMI三维高速摄影和运动图像解析系统,获取了6名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正手前冲弧圈球和反手前冲弧圈球动作技术的运动学参数,同时结合运动生物力学知识,从以下3个角度对所得数据进行了描述与分析: (1)两种技术在不同动作阶段的运动学特征的描述; (2)两种技术的异同及其技术效率的比较; (3)两种技术的鞭打效果的比较; 研究结论如下: (1)从球拍运动的时间上看,两种技术在各动作阶段所需时间及总时间无显著差异;正手弧圈球技术在的回击来球的时间效率上与反手弧圈球技术差异不显著。 (2)从球拍运动的空间上看,正手弧圈球技术的引拍方向主要向后,挥拍方向主要向前;反手弧圈球技术的引拍方向主要向左,挥拍方向主要向上;两者比较,前者引拍更低更后且挥拍更向前,后者挥拍更向上;在一个动作周期中,前者运动的整体幅度大于后者,主要差别表现在前后方向的运动幅度上。 (3)从球拍运动的速度来看,正手弧圈球技术具有绝对的速度优势。正手弧圈球技术的挥拍平均最大速度可达16.3m/s,反手弧圈球技术的平均最大速度为13.5m/s。 (4)从生物力学角度上看,在引拍阶段,正手弧圈球技术的动作幅度较大,肌肉拉伸更充分,产生的肌肉弹性势能更大;正手弧圈球技术的引拍转挥拍的耦联时间较短,弹性势能的再利用程度较高;在挥拍阶段上,正手弧圈球技术更好的利用转动惯量的可变性,其挥拍时伸展的上肢提高了击球前的球拍的线速度。 (5)从鞭打发力形式上看,反手弧圈球技术完全符合鞭打动作中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遵从由大关节带动小关节依次活动的顺序,鞭打效果较好;而正手弧圈球技术的关节最大速度出现顺序为“肩——腕——拍——肘”,肘关节的速度峰值在最后出现,并不完全符合鞭打发力的运动规律。其产生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6)从下肢的运动形式上看,正手弧圈球技术的右膝蹬伸幅度大于反手弧圈。(注:为便于表述,下文统一将“正手弧圈球技术”简写为“正手弧圈”,反手弧圈球技术简写为“反手弧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