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是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赵宋祖宗之法自太祖朝开始酝酿行用,至仁宗朝前期正式提出。而祖宗之法中有关后妃的规章制度,一些是在仁宗朝确立的,而仁宗朝后妃的先例是宋代其他各朝后妃无可比拟的。仁宗朝后妃,有首位垂帘听政的刘太后,有第一位被废黜的郭皇后,有首次封赠三代和以皇后礼丧葬的张贵妃,此皆北宋先例。宋真宗立43岁的刘氏为皇后,实缘于刘氏的才能与理政能力,其次,皇后的身份可让刘氏伴真宗左右,协助真宗处理政务。刘皇后在真宗晚年走向政治前台,得以辅政,是真宗为确保自己去世后幼帝和刘皇后的政治地位而作出的考量与安排。真宗去世后,取得摄政地位与权力的刘太后,为巩固政治地位,建立宰执班底,通过“借力打力”的方式,以正当理由,将难以驾驭的二府重臣丁谓、曹利用及其同党官员,先后罢黜出朝,这样不仅摆脱了权臣钳制,还树立了自己的权威。因刘太后垂帘听政而确立的垂帘听政体制,首次成为正式的国家典制。垂帘体制的确立,削弱了皇权,加强了刘太后与宰执对政务的影响与控制,与北宋前期相比,宰执的决策权明显增强,这为北宋士大夫在政治上的成熟提供了机会,也为后期垂帘听政提供借鉴,具有重要意义。北宋垂帘听政太后的地位高于一般后妃,垂帘听政太后的四字谥制确立于刘太后,此后垂帘听政太后皆加四字谥,旧制皇后皆二字谥,可见北宋垂帘听政太后享有特殊礼遇。刘太后去世后,仁宗亲政,刚亲政的仁宗就废黜了刘太后为其选立的皇后郭氏,郭皇后被废有着复杂的政治背景。其中“去太后化”和加强仁宗权威是废后的主要动因,仁宗本人在废后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主导作用,仁宗通过废后连带的一系列事件彻底消除了章献太后的余威和影响,笼络了朝廷重臣,打压了台谏势力,巩固了皇权,树立了自己亲政后的权威。仁宗郭皇后被废后,曹皇后立,在平定宫廷卫士叛乱过程中,曹皇后临危不乱,保全帝王功不可没。仁宗去世后,英宗即位,曹皇后被尊为皇太后。因刘太后长期恋权不还政的行为,曹太后垂帘听政之始,朝臣们便加强了对曹太后的防范。垂帘期间,对于两宫不合,二府官员及台谏表现出不同的政治倾向。英宗为追尊自己生父为皇考,借助中书宰执的力量,将反对称皇考的台谏官皆贬黜出朝,达到个人目的。曹太后为稳定政局,在中书宰执韩琦、欧阳修的联合劝说下,降手书平息濮议之争。仁宗张贵妃宠冠后庭十四年,朝臣攀附,在张尧佐、文彦博等官员任免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张贵妃被封赠三代,去世后还以皇后礼葬,这不仅是仁宗对张贵妃的宠爱,更主要的是仁宗对张贵妃的感情寄托。因官员反对张贵妃封赠三代及引进外戚张尧佐入职二府,而制定的“自妃以下封赠皆不过二代”,“后妃之家毋得除两府职任”的规章制度,对北宋抑制外戚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