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关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研究较为有限,对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小城市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现状欠准确而深入的认识。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中小城市的中小学教师,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现状展开调查。首先,本研究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梳理与建构,其中包括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基本内涵、评估体系及目标层次,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的调查方法,从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知识、能力与伦理四个维度,利用描述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技术,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现阶段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整体处于目标层次中的中阶水平,达到了教育教学中的职业性要求。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校际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发展不均衡、教师信息技术知识与伦理发展失调、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知识与能力相对欠缺,以及年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待提高等。其次,本研究基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现状,并采用访谈法,对影响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因素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导致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存在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校因素、教师自身因素和应试教育的社会环境因素。学校因素包括学校信息化设施尚未完善,学校办学理念相对保守;教师自身因素包括教师的信息化思维较局限,年长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动力不足;应试教育因素包括学校领导和教师更愿意把精力放在能够直接提高学生成绩的工作上,且在应试教育环境中,教师工作负荷重、压力大,对于高中教师而言尤其如此,工作之余已无暇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最后,本研究基于以上调查及分析,提出了促进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的三项具体措施:一是引导学校组织信息化活动;二是加强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立足学校发展和教师实际需求,以有效化解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时所遭遇的实际困难;三是推动信息技术软件开发,发挥企业优势,企业开发的现有教学软件实用性强、操作简单,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企业应具备服务教育的意识,精心打造有益于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产品,并做好相应的优质配套服务。这些措施的目的主要是加强校际交流、转变学校发展理念、激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素养的动力,以及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性知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