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ED作为第四代照明光源的问世,比前几代有更多的优势,并且契合了全球范围节能环保的要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稀土荧光材料是LED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LED性能的优劣。磷酸盐是一种化学和物理性质都很稳定的一类化合物,对紫外光区域的能量能很好地传递给激活中心,并且作为发光基质有很高的发光效率。本文选取磷酸盐为基质,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出了两种近紫外激发下的稀土发光材料,同时也对其晶格结构、发光特性和电子跃迁引起的发光机制进行了研究。Ca9Tb(PO4)7作为发光材料的基质,本身在近紫外激发下有发射光谱,共有四个发射峰,峰值分别在487、543、585和620nm处。向基质中掺杂Eu3+,由于Eu3+和Tb3+都属于稀土离子,它们具有相似的性质和原子半径,所以Eu3+取代的是晶格中的Tb3+。Eu3+在此基质中有一个较窄的发射峰,峰值在614nm处,当逐渐把Eu3+掺杂浓度提高时,Eu3+的特征发光逐渐增强,Tb3+离子的特征发光逐渐减弱。我们用365nm波长的光激发不同比例的样品发现,颜色可以从绿色逐渐过渡到红色,实现了颜色的可调性。向Ca9Tb(PO4)7基质中掺入Eu2+离子,由于Eu2+离子和Ca2+离子具有相似的离子半径,Eu2+代替的是晶格中的Ca2+。分析光谱,Zu2+离子在350-450nm有一个比较宽且强的发射光,峰值在418nm处。另外实验发现Eu2+对Tb3+离子有能量的传递作用。蓝光发射峰和绿光的发射峰都很强,并且其近紫外区域的激发光谱比商用荧光粉的更宽,能更好的用作近紫外LED芯片上,是一种很具有光明发展前景的蓝绿色稀土发光材料。以KCaP3O9为基质,向其中分别掺入Eu3+/Eu2+/Ce3+/Tb3+。从离子半径角度看,各稀土离子取代的主要是Ca2+的位置。KCaP3O9:Eu3+在590nm附近和610nm附近有两个比较窄的发射光谱,最佳掺杂浓度是0.5%;KCaP3O9:Eu2+在 400-500nm有发射峰,峰值在439nm处,最佳掺杂浓度是2%;KCaP3O9:Ce3+在300-420nm和600-800nm均有发射光,峰值分别位于332和652nm,最佳掺杂浓度为0.5%;KCaP3O9:Tb3+在375-625nm共有九个发射峰,由于发光机制不同,最佳掺杂浓度分别为1%和2%。选取最佳掺杂浓度,将Eu2+/Tb3+和Ce3+/Tb3+双掺,发现只有Ce3+可以将近紫外区域吸收的能量传给Tb3+,大幅增加其发光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