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法”思想在脾胃病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mat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整理分析古今文献,归纳总结“通法”思想的历史渊源、中西医领域的运用以及在脾胃病的应用等,并通过临床研究验证该思想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研究方法和内容】  1.通过对古今文献论述及各家学说理论的分析,深入挖掘“通法”思想的渊源,归纳总结其在脾胃病上的应用。  2.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纳入组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和中药+针刺组,分别使用中药汤剂自拟“柴附温胆汤”、肝俞“龙虎交战”针法为主针刺和自拟“柴附温胆汤”+肝俞“龙虎交战”针法为主针刺干预8周;三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3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6周、治疗后8周及治疗结束后4周、治疗结束后8周进行RDQ评分、肝郁脾虚证症状评分测定,从而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复发率等。  【研究结果】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包括“通法”思想在脾胃病的应用理论研究、自拟“柴附温胆汤”及肝俞“龙虎交战”针法为主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  第一部分:“通法”思想在脾胃病的应用理论研究  1.“通法”思想在西医学呼吸系统、循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与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及运动系统等各大系统中均有所涉及,主要运用于“阻塞、淤堵”性疾病的治疗。  2.“通法”思想在中医学的运用包括通脏腑、通气血津液、通经络三个方面,涉及宣肺、泻下、温阳、行气、活血等多种中医治法。  3.“通法”思想在脾胃病的应用以脾、胃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为基础,同时,由于五脏六腑相生相克,以通“脾胃”调“他脏、他腑”或以通“他脏、他腑”调“脾胃”的方法在临床广泛使用。  4.导师李培教授认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以通为顺,不通则病。在临床治疗脾胃病时,李师不忘以“通法”为指导,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方“柴附温胆汤”,即充分的体现了这一思想。  第二部分:自拟“柴附温胆汤”及肝俞“龙虎交战”针法为主针刺治疗肝郁脾  虚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  1.改善GERD症状综合指标积分:自拟“柴附温胆汤”及自拟“柴附温胆汤”联合肝俞“龙虎交战”针法为主的针刺疗法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针刺疗法,且起效明显较快;自拟“柴附温胆汤”联合针刺治疗与单一口服中药汤剂在减少症状发作频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起效时间上亦无显著优势,但在降低发作程度上疗效更好。  2.改善具体GERD症状积分:自拟“柴附温胆汤”联合肝俞“龙虎交战”针法为主的针刺疗法对反酸、反食、烧心及胸骨后疼痛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单一使用针刺疗法。在减少症状发作频率方面,中药汤剂与针刺治疗联合使用对反酸的效果优于单一口服自拟“柴附温胆汤”,对反食、烧心和胸骨后疼痛无明显疗效优势;口服中药汤剂对反酸、反食、烧心及胸骨后疼痛的治疗效果均比针刺疗法明显。在降低症状发作程度方面,中药汤剂对反酸、反食和烧心的治疗效果优于针刺疗法,而对胸骨后疼痛的疗效无明显优势;与单一口服自拟“柴附温胆汤”相比,其联合针刺疗法对反酸、反食、烧心以及胸骨后疼痛症状亦无疗效更佳的表现。同时,无论是频率还是程度,对于三种干预措施的起效时间,口服自拟“柴附温胆汤”和该方式联合肝俞“龙虎交战”针法为主的针刺疗法都早于单一使用针刺疗法。  3.改善肝郁脾虚证症状综合指标积分:自拟“柴附温胆汤”联合肝俞“龙虎交战”针法为主的针刺疗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口服自拟“柴附温胆汤”或单一使用针刺疗法,而若单独使用中药汤剂或针刺疗法,两者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三种疗法对改善肝郁脾虚证症状均有较好的效果,但口服中药汤剂和其联合针刺疗法的起效时间更短。  4.改善具体肝郁脾虚证症状积分:自拟“柴附温胆汤”联合肝俞“龙虎交战”针法为主的针刺疗法对减少腹痛欲泄发作频率及缓解便溏不爽、肠鸣矢气、腹胀、食少症状的疗效均优于单一使用针刺疗法,但与单一口服中药汤剂相比,除在减少食少症状的发作频率方面效果较好外,对上述其余症状无明显疗效优势;而对于喜太息、抑郁或烦躁、脘胁胀痛的治疗效果,中药汤剂联合针刺疗法优于单一口服中药汤剂,但与单独使用针刺治疗相比,除减少脘胁胀痛发作频率效果更佳外,其余症状无明显疗效优势。中药汤剂与针刺疗法相比,在改善喜太息、便溏不爽、脘胁胀痛、腹胀、食少的症状以及减少抑郁或烦躁、肠鸣矢气、腹痛欲泄的发作频率方面,两者无明显疗效差异;针刺疗法对降低抑郁或烦躁症状的程度效果较好,但中药汤剂对减轻肠鸣矢气症状的程度疗效更佳;而三种治疗方法对于缓解腹痛欲泄发作程度的作用则均无明显差异。同时,三种治疗方式的起效时间相比较,口服自拟“柴附温胆汤”联合肝俞“龙虎交战”针法为主的针刺疗法时间最短;对于喜太息、抑郁或烦躁以及脘胁胀痛(程度),针刺疗法较快;而对于便溏不爽、肠鸣矢气、腹痛欲泄、腹胀、食少以及脘胁胀痛(频率),则中药汤剂内服更早。  5.GERD症状总体疗效评价:自拟“柴附温胆汤”联合肝俞“龙虎交战”针法为主的针刺疗法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使用针刺疗法,但与单一口服中药汤剂无明显疗效优势;中药汤剂的疗效优于针刺治疗。  6.肝郁脾虚证症状总体疗效评价:自拟“柴附温胆汤”联合肝俞“龙虎交战”针法为主的针刺疗法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使用针刺疗法或中药汤剂,而中药汤剂与针刺治疗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7.复发率:无论是改善GERD症状还是肝郁脾虚证症状,三种干预措施的复发率均为单一口服“柴附温胆汤”>单一使用肝俞“龙虎交战”针法为主的针刺疗法>中药汤剂联合针刺疗法。  【结论】  1.“通法”思想指导治疗脾胃病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疗效确切;  2.以“通法”思想为指导的自拟“柴附温胆汤”及肝俞“龙虎交战”针法为主的针刺疗法对肝郁脾虚型胃食管反流病均有显著的疗效;  3.自拟“柴附温胆汤”对改善肝郁脾虚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GERD症状以及多数肝郁脾虚证临床表现的优势更明显,且起效更快,但复发率亦更高;  4.针刺疗法虽然仅对缓解肝郁脾虚证症状有更佳的效果,而且起效较慢,但是复发率较中药汤剂低;  5.将两种治疗措施相结合,中药与外治联合作用,不仅疗效更显著而且起效更快,复发率也更低。
其他文献
目的:本实验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模型进行实验研究,探讨祛瘀解毒消癥汤对EM模型大鼠腹腔液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
目的:通过甘石冰脑洗剂对常见的以瘙痒为主症的皮肤病进行临床观察及对小鼠模型皮肤组织中P物质(substance P,SP)的影响,探讨其止痒的疗效及作用机理。   方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
20世纪50年代末,Frank Rosenblatt等人提出了一种称为感知机的神经元网络。引入了用于训练神经网络解决模式识别问题的学习规则。证明了只要求解问题的权值存在,那么其学习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