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①通过比较QRS波间期,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搏量(SV)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V)这些与心功能相关的指标,评价心室不同起搏部位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②通过比较电极参数及手术并发症,评价右室高位间隔部(RVS)起搏的可行性。综合评价右室心尖部(RVA)起搏位与右室间隔部(RVS)起搏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共入选首次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28例,平均年龄65.32±11.67岁。随机分为右室高位间隔部起搏组(n=14)和右室心尖部起搏组(n=14)。通过观察心室电极参数(起搏阈值、感知阈值和电极阻抗)变化及手术并发症评价右室高位间隔部(RVS)起搏的可行性;通过射血分数、左心舒张末内径、每搏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QRS间期的变化评价起搏部位对心功能影响。结果:RVS组电极阈值变化和手术并发症与RVA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与术前相比,起搏后两组QRS时限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 RVA组和RVS组起搏后QRS时限分别为169.29±19.73ms和135.29±29.56ms。RVA组起搏后左室射血分数和每搏量分别为50.00±3.82%和58.00±12.82ml与术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RVS组起搏后左室射血分数和每搏量分别为51.64±2.59%和64.00±16.30ml与术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RVS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每搏量减小程度明显小于RVA组(2.64±2.10%vs5.78±3.02%,2.07±2.37毫升vs6.71±4.97毫升)(P<0.05)。结果说明,无论是RVA组还是RVS组起搏后的QRS间期均明显变长,术前两组间QRS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起搏的QRS间期RVS组比RVA组相对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心功能指标上,两组起搏均对心功能产生了负面影响,但组间比较RVS组对心功能的负面影响要小于RVA组;在电极参数及手术并发症方面无论组内比较还是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RVS起搏安全可行;②RVS起搏与RVA起搏均不能完全符合生理性起搏,但RVS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不利影响较小。RVS起搏与RVA起搏相比,对心功能有保护作用的同时对对血流动力学的不利影响较小,且临床上方安全可行,所以,RVS是比RVA更理想的有心室起搏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