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2017年1月世界银行公布的《G20国家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2016)》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球范围内网民总数超30亿人次,这一数量在全球总人口中占比达到42%。其中,G20网民用户数量突破22亿人次,网络普及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研究报告》还显示,在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里,网民数量占总人口比重仍具较大的上升空间,而在发达国家中这一比例已基本处于饱和,即遇到了上升“瓶颈”。同时,互联网经济在各国GDP中所占比重也同样呈现出差异化。其中,发达国家市场的平均水平为5.5%,超过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上述研究报告中数据表明,互联网信息技术正逐渐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紧锣密鼓地制定各自的互联网竞争战略,为分享“互联网蛋糕”做着积极的努力。那么,反观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互联网经济尤为活跃。互联网技术及通信技术的超高速发展,正不断促进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进程,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及推动金融创新提供了可能,互联网金融现已成为推动普惠金融的中坚力量。新兴互联网金融模式正对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改善公众就业环境,弥补传统金融机构发展空缺,发挥着难以代替的作用。同时,为真正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方面,推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现行金融服务质量的进步,也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推进互联网金融发展深化金融改革,有利于带动传统金融业创新,提升整体金融业对内、对外的开放水平,构建更加完备的多层级资本市场。互联网股权众筹是互联网金融中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本文研究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中项目发起方融资行为的规律。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股权众筹中项目发起人在出让股权时存在相对固定的比例,表现出明显“锚定效应”,这与对其他融资主体已有研究存在相似结论。本文试图以互联网股权众筹的基本约束条件为基础,按照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的运行机理,构建在众筹平台上投融资者之间动态演化博弈模型,推导出股权众筹平台中项目发起方控股比例存在“锚定效应”一般性的结论,从而解释“锚定效应”存在经济学机理,拓展了这一研究的空间。同时本文借助“人人投”平台中的数据,实证检验项目发起方在决定每个项目控股比例时所存在的“锚定效应”行为。实证结果显示,股权众筹平台中控股比例呈现出“锚定效应”。同时,推出随着股权众筹增加,平台中“锚定效应”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本文正文将由一下五个部分构成:第一章为绪论。简要描述了本文的写作背景与意义,并对本文行文思路和写作方法进行介绍。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首先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分别从互联网金融及股权众筹的概念、传统环境下企业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及“锚定效应”理论三个角度对现有文献及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而得到本文写作所需的基础资料。第三章为理论分析。首先,本章节梳理了传统博弈和演化博弈等相关理论。其次,本章构建在众筹平台上投融资者之间动态演化博弈模型,讨论在互联网下股权众筹中项目发起方(项目发起方)与项目支持方(投资方)之间策略互动及动态调整过程,分析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的运行机理。最后,本章推导发现股权众筹平台中项目股权结构呈现一定规律,即项目发起方在确定控股比例上存在“锚定效应”。第四章为实证分析。首先,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收集整理“人人投”平台中的项目数据。然后,借助“人人投”平台中的296组股权众筹数据,分析并检验项目发起方股权结构与其绩效之间的规律关系。结果显示,两者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接着,我们继续实证检验了平台中项目发起方在确定每个项目控股比例时所存在的“锚定”行为。结果显示,股权众筹平台中项目发起方的控股比例呈现出一定规律。即项目发起方在确定每个项目中自身控股比例时,是以某几个特定“锚值”来锁定,存在着明显的“锚定效应”。因此,在互联网的股权众筹平台中不仅存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同时还存在一个“下锚之手”在引导平台中各参与者的行为。好在实证检验得到,随着股权众筹平台中项目数据的增加,所表现出的“锚定效应”呈减弱趋势。第五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通过本文第三部分的理论分析及第四部分的实证结果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同时,针对目前我国互联网股权众筹行业的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股权众筹行业的运行效率,同时进一步规范股权众筹行业的发展,本文的最后我们提出了五点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