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与生物炭添加对黑土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1223196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然而,土壤中的磷大多以难溶态存在,导致土壤中磷素生物有效性较低。在农业土壤叶,尽管磷肥的施入可缓解土壤的缺磷状况,但同时可造成肥料利用率下降和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而成的稳定富碳产物,由于其良好的理化性质,施入土壤后可改善土壤微环境,进而影响土壤磷素有效性。本文首先以不同热解温度和原料生物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产率和其他化学指标的测定分析,研究了热解温度和原料对生物炭基本性质的影响。同时,以添加不同热解温度和制备原料生物炭的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等温吸附平衡法和修正后的Hedley磷素分级法分别对土壤磷的吸附与解吸特征和各形态磷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量化不同原料和热解温度生物炭添加对黑土磷素有效性的影响,获得可提高黑土磷素有效性的生物炭最佳制备温度和制备原料。在此基础上,结合室内模拟冻融循环试验,测定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和解吸量以及各形态磷素含量,分析其变化规律和特征,旨在探明冻融作用和生物炭添加对黑土磷素有效性的作用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生物炭的不同制备原料和热解温度均影响生物炭的产率和自身化学性质。热解温度在200℃~700℃范围内,6种原料生物炭的产率为17.35%~86.97%,随热解温度的增加均随之降低,当热解温度为600℃时,6种原料生物炭的产率趋于稳定,表现为水稻颖壳生物炭的产率最高,大豆秸秆和大豆豆荚的产率最低。6种原料生物炭的pH值的范围为6.85~8.77,且随热解温度的增加而随之增加,在6个热解温度条件下,大豆豆荚的pH值一直显著高于其他5种生物炭(P<0.05)。除水稻秸秆生物炭外,以水稻颖壳、玉米秸秆、玉米棒芯和大豆豆荚和大豆秸秆为原料的生物炭全磷含量均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6种热解温度条件下,水稻颖壳的全磷含量最高,为1.38g·k-1~2.18 g·kg-1,大豆秸秆和大豆豆荚其次。6种原料生物炭的有效磷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不一致,但在200℃~700℃范围内水稻颖壳生物炭的有效磷含量为111.31 mg kg-1~360.39 mg kg-1,显著高于其他5种原料生物炭(P<0.05),大豆秸秆和大豆豆荚其次。添加不同原料类型和热解温度生物炭对土壤磷的吸附潜力,吸附强度和吸附能力均有影响。当热解温度升到400℃时,添加大豆豆荚和大豆秸秆生物炭的土壤最大吸附量(Qm)分别从 855.65 mg·kg-1 和 428.84 mg·kg-1 显著提高至 1666.67 mg·kg-1 和 1547.62 mg·kg-1,而后,其最大吸附量随热解温度的进一步升高而降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添加玉米棒芯生物炭的土壤最大吸附量从1428.57 mg·kg-1下降到556.70 mg·kg-1。吸附常数(KL)和最大缓冲容量(MBC)的变化规律与最大吸附量相反,添加大豆豆荚和大豆秸秆生物炭的土壤吸附常数为0.0244 L.mg-1~0.0529 L·mg-1和0.0293 L·mg-1~0.3958 L·mg-1,随热解温度的增加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现象;添加玉米棒芯生物炭的土壤磷吸附常数为0.0386 L·mg-1~0.2150 L mg-1,随热解温度的增大而增大。施入3种原料生物炭的土壤磷解吸量均随加入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然而,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施入大豆豆荚和大豆秸秆生物炭的土壤磷解吸量逐渐增加。添加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的土壤有效磷和磷素活化系数的变化幅度分别为41.42 mgkg-1~79.08 mg kg-1和4.49%~7.93%,表现出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除热解温度200℃外,添加其他热解温度生物炭的黑土有效磷和磷素活化系数均有了一定的提高。土壤 H2O-Pi 和 NaHCO3-Pi 含量为 5.94 mg kg-1~18.28 mg kg-1 和 46.31 mg·kg-1~105.91 mg·kg-1,其规律与有效磷和磷素活化系数的规律相似。土壤中的无机磷组分(H2O-Pi、NaHCO3-Pi、NaOH-Pi、HCl-Pi、Residual-P)与有效磷的相关系数较高,说明无机态磷对添加生物炭的黑土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添加不同原料生物炭可改变土壤对磷的固定与释放,影响土壤有效性。添加不同原料生物炭后,土壤最大吸附量的变化范围为297.01 mg·kg-1~2067.09 mg·kg-1。添加水稻颖壳、大豆秸秆和大豆豆荚的土壤最大吸附量显著高于添加玉米棒芯,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的土壤最大吸附量(P<0.05)。添加生物炭的土壤磷的吸附常数为0.0235 L·mg-1~3.2322 L.mg-1,与最大吸附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530;添加生物炭的土壤最大解吸量为309.15 mg·kg-1~606.51mg·kg-1,且与吸附常数显著负相关,说明,生物炭的吸附容量越大,更易向土壤释放磷。不同原料生物炭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原料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和磷活化系数分别为44.95 mg·kg-1~305.14 mg·kg-1和5.28%~16.23%。施入以水稻颖壳和水稻秸秆为原料的生物炭后,土壤有效磷和磷素活化系数显著高于未添加生物炭的土壤;加入生物炭的土壤磷H2O-Pi和NaHCO3-Pi的含量分别为8.56 mg·kg-1~244.44 mg·kg-1 和 44.97 mg·kg-1~202.45 mg·kg-1;除添加 300℃玉米秸秆的土壤的H20-Pi含量无显著提高外,其余生物炭添加土壤的H2O-Pi和NaHCO3-Pi含量均显著高于未添加生物炭的土壤。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除HCl-Po外,土壤其他磷素形态均与土壤有效磷显著相关,H2O-Pi和NaHCO3-Pi对有效磷的贡献最大。冻融作用主要通过增加土壤磷的释放,增加生物炭添加土壤的磷素有效性。生物炭添加土壤后,3种前期含水量的最大吸附量从847.74 mg·kg-1~1152.32 mg·kg-1下降到817.82 mg·kg-1~979.21 mg·kg-1,且前期含水量为22%和45%的生物炭添加土壤其变化更为显著。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在含水量为22%的生物炭添加土壤中,土壤磷素平均解吸率从0次冻融时的15.98%增加到12次冻融循环后的17.09%;含水量为45%的生物炭添加土壤磷平均解吸率从0次冻融时的15.93%增加到12次冻融循环后的17.44%,在含水量较高的生物炭添加土壤中,冻融循环对磷有效性的影响更为明显。生物炭添加土壤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壤含水量较高的生物炭添加土壤活性磷总量呈现增加趋势,与0次冻融循环相比,进行了 12次冻融循环后土壤活性磷总量增加6.90%。通径分析发现,生物炭通过NaOH-P。的直接作用,提高了冻融后黑土磷素有效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期含水量是黑土磷组分产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其他文献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美丽乡村建设势在必行,是关乎亿万农民的民心、民生工程,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精准扶贫的必然选择。特色小镇是建设美丽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6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32例
同位素在科研、工业以及国防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同位素分离的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将工作物质电离形成带电粒子,并利用电磁场对带电粒子的强大作用力实现
文章以单项航道内航行船舶为研究对象,在假设航道顺直,航道宽度不会限制船舶的正常航行并禁止船舶追越的情况下。如不考虑其他船舶通航因素,在航道内航行船舶需保持一定安全
蝴蝶翅膀表面布满了大量的鳞片,它们排列整齐有序,体积微小,呈粉末状,在翅面上形成色彩斑斓的图案,其微观结构可以产生结构色,为蝴蝶提供了多种生存和繁衍的本领。关于鳞片微
<正>想长寿,多吃橙色和深绿色食物。据纽约时报近期报道,美国疾控中心研究人员一项长达14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血液中的α-胡萝卜素含量越高的人拥有更长的寿命,可使心血管
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
镁基氢化物(MgH_2)由于储氢容量高,资源丰富以及成本低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能的储氢材料之一,但过高的吸放氢温度以及缓慢的吸放氢动力学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在论述Mg基储氢合金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Mg为研究对象,选择与Mg结构相似、晶格常数相近的氮化物(GaN)、碳化物(Ta_2C)以及硼化物(ErB_2)作为催化剂,通过机械球磨法形成Mg基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逐渐富裕,机械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动物已不再只是作为劳动工具,更多作用则变为供居民娱乐消遣之物,故饲养动物现象越来越普遍,且饲养的动物种类也已
在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亿立方米。地表水2.7万亿亿立方米,地下水8300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虽然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仅仅有2240立方米,占世界153个被统计国家中的第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