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视域下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它的发展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向及现实时空境遇要求的回应,解决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仅停留在理念、原则、内容等理论方面的弊端。然而,目前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一些困境,亟须建立起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体系。可以说,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以以人为本思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要举措,它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必须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理论与实际问题:一是如何确定本研究的立题依据。这需要通过对选题缘由的分析给予回答。这包括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境遇及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等现实缘由,还包括马克思主义人学原理、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主体间性哲学等理论缘由,此外,对于这一研究的思路及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也都是确定本研究不能忽略的问题。二是如何理解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路径选择。要确定交往式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现实路径选择,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原理,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及西方主体间性哲学所包含的丰富的人的思想理论为切入点,深入解析人的本质、人的发展及人与人,人与交往的关系等思想,从而为我们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同时,全球化、网络化的时空境遇归根结底是人的交往环境的变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以交往式为现实路劲的现实支撑。三是如何认识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归因分析。虽然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正在被认同,但现实生活中,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中又常常陷入交往关系形式化、程序化、伪饰化的困境,从人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不难看出,对人的主体间性的轻视,人文关怀的不足,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不够正是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四是如何科学构建以人为本的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借鉴教育学、心理学、德育学等多学科知识背景,分别从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运行机制及基本方法四方面着眼建构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体系,是构建真正的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其他文献
我国近年来在跨国追逃追赃问题上取得很多成果,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作为抓捕外逃犯罪嫌疑人的重要途径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研究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基本理论为出发点,分析当前发
我国现有的救济刑事被害人的措施主要包括犯罪人赔偿,地方政府、司法机关等代表的国家机关实施的国家救助以及散见于民间的个人或组织自发的社会救助活动。对民间的个人或组织自发的救助活动进行规制,形成统一的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制度,显得尤为迫切。文章首先从刑事被害人概念的界定、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制度的界定及其在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建立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制度之理论基础出发论述了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
基于对目前神经网络存在问题的具体分析,认为将启发性信息引入神经网络训练将是提高网络学习能力\质量以及效率的重要途径。进而讨论了启发知识的来源与种类,将启发性知识分成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