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0年美国发生金融脱媒后,意大利、日本、英国等国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脱媒。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金融脱媒是伴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发展起来的,它是一国金融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并且会呈现长期持续性的发展态势。金融脱媒的产生,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即为一国的商业银行,尤其对于像我国这样商业银行一直是金融体系的核心的国家来说,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不利影响会更大。我国金融脱媒最早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但由于当时我国资本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较为缓慢,金融脱媒趋势并不明显。进入21世纪后,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多层次市场的发展日渐成熟,金融脱媒程度不断深化。金融脱媒的深化,一方面,为我国居民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消费信贷渠道,使居民的储蓄存款减少,银行资金来源受到分流。另一方面,还扩展了企业的投融资渠道,降低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金融脱媒对这两方面的影响,使得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受到冲击,银行的利息差减少,进而影响银行的经营绩效。然而,金融脱媒又是一把“双刃剑”,冲击存贷业务的同时,也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带来了机遇。本文在梳理金融脱媒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详尽梳理了国内外关于金融脱媒以及商业银行贷款结构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而明确文章的选题。在此之后,详细分析我国金融脱媒的发展现状以及金融脱媒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结构的现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2007年-2016年的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贷款期限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占比的提升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同时,金融脱媒弱化了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应优化贷款期限结构,将中长期贷款占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优化客户结构,巩固优质大客户的同时,发展中小企业客户,寻找新的利润增长渠道;同时,商业银行应抓住金融脱媒带来的机遇,进行业务转型与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