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E-A1、A2、A3与口腔黏膜异常增生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ha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MAGE-A1、A2、A3在口腔黏膜异常增生中的去甲基化情况,分析三者去甲基化状态与口腔黏膜异常增生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三者去甲基化状态与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为选择MAGE-A1~A3作为口腔黏膜潜在恶变的标志物提供新的论据,也为口腔黏膜异常增生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方法收集2016~2018年内蒙古医科大附属医院口腔黏膜科与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病例53例,术后病理诊断明确。应用甲基特异性PCR检测MAGE-A1、A2、A3在口腔黏膜异常增生不同病理阶段下的去甲基化状态。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结果1.分析显示MAGE—A1去甲基化程度随病理分级的加重而加重(P<0.05),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性别、临床表现、大小直径、发病部位、病程长短、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无关(P>0.05),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P<0.05);2.分析显示MAGE—A2去甲基化程度随病理分级的加重而加重(P<0.05),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大小直径、发病部位、病程长短、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无关(P>0.05);3.分析显示MAGE—A3去甲基化程度随病理分级的加重而加重(P<0.05),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大小直径、发病部位、病程长短、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无关(P>0.05)。结论1.MAGE-A1去甲基化修饰参与了口腔黏膜异常增生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去甲基化阳性率与病理分级之间呈正相关,与患者的性别、临床表现、大小直径、发病部位、病程、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无关,与年龄呈正相关;2.MAGE-A2、A3去甲基化修饰参与了口腔黏膜异常增生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去甲基化阳性率与病理分级之间呈正相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大小直径、发病部位、病程、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无关;3.联合检测MAGE-A1~A3相较于单独检测其中一种更具有临床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经验回放技术能够让智能体使用过去的经验样本进行策略优化。当只有一个智能体与环境交互时,经验回放技术能够提升智能体的学习效率。然而在多智能体系统中,如果智能体使用以
一直以来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端,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疾病并不能得到根治。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人们开始思考从基因水平上对疾病实施有效且根本性的治疗,基因治疗由此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本文开发一种基于还原敏感响应的纳米基因递送系统,利用细胞内高GSH浓度呈现出的还原性环境,实现载体在细胞内更快速的释放基因,从而达到高的转染效率。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还原敏感响应基因递送载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属于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Panax L.)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主要有效成分是人参皂苷。人参皂苷在不同组织器官中,含量和组成有很大差异。目前,
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出现,很多国家加快了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随着分布式发电系统发展的多样化,含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孤岛检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传统孤岛检测方法多基于恒功率控制和电流控制并网逆变器研究,随着下垂控制等其他控制策略并网逆变器的不断发展以及多机并网逆变器的广泛应用,传统孤岛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得到挑战,必须寻找一种通用性更强的检测方法来适应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发展。为了研
DNA链可以传输正电荷(空穴)的性能,促进了医学领域内的分子电子器件研究。然而鸟嘌呤自由基阳离子(G·+)的快速去质子化会导致空穴传输终止,其脱质子的速率直接影响着空穴传递的
目的:由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两方面,研究和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评价口服腰突颗粒汤剂对治疗肝肾亏虚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深圳市中医院住院部骨三科住院的,中医诊断为肝肾亏虚型腰痛,西医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选择保守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6名患者,按照入组时间编号,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腰突颗粒组和对照组,腰突颗粒组口服腰突颗粒
近年来,以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和图像处理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为智能化的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变革,当前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教育领域。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是最重要的学习场所
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安全性的发展变成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以危化品仓储为代表的高危环境的安全对社会经济人民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能够对这种危化环境实现全方位实
人工选择进程极大提高了全球范围内小麦的产量。小麦选育和种植的最终目的就是优化群体产量,而通过单株株型进行高产品种的筛选(即系谱法)已成为小麦选育的主要手段,这需要育
近些年,“人工智能”也变成大众耳熟能详的名词,机器翻译、文本摘要等序列任务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今,在工业界以及学术界解决序列到序列问题的主流方法是采用序列到序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