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活动及社会发展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自然变化因素与人类活动都能够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发育、演替的进程。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温升高导致水体温度升高,进一步影响湖泊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分布与群落结构的组成,同时,伴随人类活动的增加,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大量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也随之出现,“水华”往往伴随丰富的浮游植物。许多学者应用生物操纵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生态修复,通过各种方式控制或清除以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为食的鱼类来促进大型浮游动物发展,尤其是大型枝角类,因其对浮游植物具有有效的摄食作用,但是基于学者们对世界各地湖泊中浮游动物调查及生态修复的研究来看,枝角类的物种在各个水体中的数量正在不断减少,枝角类在湖泊中缺少的原因仍然是个迷,基于此目的,本文在实验室调查的基础上,结合1958年以来淀山湖枝角类的相关文献数据,分析了淀山湖枝角类群落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室内实验的验证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淀山湖是上海市最大的淡水湖泊及重要水源地,枝角类群落结构能反应一定的水质状况,更深入的探索需要对此进行长期的、规律的调查。基于已调查的淀山湖2004~2018年共九年调查数据与1959年以来的相关报道2004~2009与2015~2018的枝角类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主要优势种为象鼻溞属、网纹溞属、秀体溞属;集成推进树结果显示,影响简弧象鼻溞的环境因子为可溶性磷,相对影响为25.73,影响老年低额溞最重要的因子为叶绿素a与总氮,相对影响分别为21.78与22.29。影响短尾秀体溞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和透明度,分别为24.09和20.2,微型裸腹溞的第一影响因子为水温,相对影响为40.11。氨氮主要影响长额象鼻溞,为19.07。人类活动如围网养鱼、捕捞活动、生态修复等对枝角类的种类数存在影响。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水环境温度升高,藻类水华易爆发,同时对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产生剧烈影响,大型溞是藻类有效的摄食者,大型溞在水体中存在与否对水生态系统的变化起着显著影响。本研究采用大型溞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15℃、20℃、25℃、30℃,观察体长与繁殖参数,得到的结果如下:(1)随着温度升高,大型溞的体长增长速率提高,大型溞最大体长的大小排序依次为15℃>20℃>25℃>30℃>5℃;(2)除5℃处理组外,大型溞壳刺的长度随着时间的增长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大型溞的壳刺最大长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最大壳刺长度15℃>20℃>25℃>30℃>5℃;(3)壳刺与体长的比值随着温度的增大,减小的速率越快,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壳刺与尾刺的比值越来越小。(4)在15℃时具有最大的总生殖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大型溞的首次生殖时间大大缩短,从5℃处理的101天,缩短到30℃的8天。同时它们的首次生殖体长也逐渐缩短,15℃处理组的首次生殖体长最大,为3.25mm,与5℃处理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3在亚热带地区浮游动物小型化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其原因很多,当前许多学者的观点倾向于鱼类的捕食压力。使用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的麦穗鱼及大型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避免直接摄食的情况下将麦穗鱼与大型溞在同一容器中培养,设计了视觉胁迫与利它素影响的交叉实验,对照组为无视觉胁迫无利它素组,实验组分别是无视觉胁迫有利它素组,有视觉胁迫有利它素组,有视觉胁迫无利它素组,研究其对大型溞生长、体型和繁殖的影响发现:1)无利它素组的大型溞体长增长更快;2)无利它素影响的大型溞壳刺生长较快,在视觉胁迫有无的实验组中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无利它素影响有视觉胁迫处理组的壳刺长度较无视觉胁迫更长3)无利它素组繁殖量的均值与有利它素组相比较,高出了2.89倍,并且有利它素有视觉胁迫组的死亡速率最快。虽然生物操纵技术使枝角类的捕食者减少,但是水体中残留的鱼类利它素对水生态系统中的枝角类依旧存在抑制作用。本研究表明了小杂鱼对枝角类不仅有直接摄食的压力,还可通过视觉胁迫与利它素对枝角类体型、生长和繁殖产生间接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为将来淀山湖水环境质量、水生态现状及其演变趋势提供参考依据;为探讨大型枝角类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的存活状况提供了数据支撑,以期为气候变化给水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的变化及演替提供预测的参考依据;同时为为亚热带湖泊生物操纵技术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功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