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笔记文字学资料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caiyu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宋时期是笔记创作的鼎盛时期,由於统治者推行崇文轻武政策,宋代学术气氛活跃,为宋代笔记文写作创造了有利的人文环境。随着苏轼、王安石等名士加入笔记文写作的队伍,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笔记专着。相比前代,宋代历史琐闻类以及考据类笔记得到了很大发展,学者的学术思想理念折射於其中,具有较高的语料价值。宋代笔记中记载了大量的文字学资料,反映了宋代文字学的发展情况,如“右文说”等新观点的提出,金石学等新的研究领域的兴起。因此,对宋代笔记中的文字学资料加以整理和研究,有利於深入了解宋代古文字学的发展状况,这对於汉语史的研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本文对整理的宋代笔记文字学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文章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绿由及意义,介绍了宋代笔记文字学资料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主要总结宋代笔记的文字学研究价值。具体包括宋代笔记的语料价值以及对文字发展若干规律的认识。  第三章主要对宋代笔记中有关文字整理的资料进行述评,包括异文整理、省文和字形辨误三个方面。  第四章是对宋代笔记中关於文字结构探讨的资料进行梳理研究,具体包括六书理论、右文说以及以义解字。  第五章是对宋代笔记中的有关宋代字书评介的资料进行梳理和述评,包括正字学专书评介、金石学专着评介和王安石《字说》评介。
其他文献
仁宗在位(1023—1063)期间,宋与西夏的军事关系一直处于错综复杂的状态中,面对西夏的步步进攻与求和、主战的反复无常,宋朝基本是处于被动应战和防御的态势。不过这一复杂的军事关
进入二十一世纪,受市场经济和社会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和发展的转型期,在急剧变革的社会进程中,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和各式的人生遭遇,青年们找不到正确的人生方向,所以他们表现出对主流文化的反叛与抵抗,他们的内心充斥着挫败感、无力感、虚无感。他们叛逆、迷茫又颓废。随着“丧文化”的盛行,文学作品中不断涌现出了“丧青年”这类人物形象。“丧文化”的产生与流行,其实是青年亚文化在当今时代发展中的缩影,它
学位
本文以美国传教士裨治文的《中文读本》(1841)为基础,参考包尔腾的《散语四十章》(1877)、十七世纪屈大均所撰的《广东新语》(1687)以及二十世纪孔仲南的《广东俗语考》(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