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当今世界上穿越地势最高的商贸通道——“茶马古道”,被称作是民族迁徙的文化走廊与佛教东传的文明孔道。普洱“茶马古道”是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之一,见证了古道上茶马贸易的兴衰、沿线线性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的演变。而今在古道沿线城镇快速发展的冲击性下,古道沿线的线性文化遗产面临着原真性与完整性的威胁。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构建“茶马古道”线性文化遗产廊道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具有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本文通过以普洱“茶马古道”线性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结合遗产廊道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探讨了遗产廊道的构建方法与保护策略,总结了对此类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框架。本文的研究内容与主要结论如下:(1)确定了线性文化遗产廊道的资源构成与价值评估。本文梳理了普洱“茶马古道”的历史演变过程,为遗产的“摸底”工作提供了背景认知。在文献资料、现场调研与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完成了遗产的判别,确定了222个登录的遗产,其中,物质文化遗产10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118个。并从类型、年代、保护级别等方面进行了构成分析。通过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对线性文化遗产进行了价值评估与分级,最后将这些遗产价值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2)完成遗产的空间特征分析,构建了廊道保护体系。把登录的遗产点录入GIS数据库中,运用空间分析法得出了遗产空间分布的两大典型特征:①遗产点之间的空间集聚程度高,属凝聚型分布且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异;②遗产点与古道之间的距离在10千米范围内涵盖了80%的遗产点数目,由此为廊道保护的宽度提供依据。最终,确立了长约969公里的廊道保护格局,对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外围协调区提出相关的保护策略。该策略可为今后“茶马古道”的保护规划与旅游开发等工作提供依据。通过以普洱“茶马古道”为实证研究,建构了线性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的理论框架:即“源”的确定,遗产价值评估、遗产的空间特征分析与保护管理。廊道的构建旨在整合区域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遗产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