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政府采用扩张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导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财政风险急剧上升,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的相继爆发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关注。多年来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釆取借款、搭建地方融资平台、担保或延期支付、转贷国债资金等多种方式举债筹集资金,方法趋于多样化、方式也越来越隐蔽,加上各地没有建立完善的债务监测体系和偿还机制,也没有统一的债务管理机构和专门的债务管理办法,债务管理混乱,使得各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更是呈现出规模大、增长快、结构不合理的趋势,且新的举债主体、举债方式更为复杂、隐蔽,为后金融时代经济稳健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理论界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债务风险的定性分析,或者仅仅运用单一的风险指标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进行衡量,且鲜有专门独立研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总体规模已相当庞大,加剧了中国财政领域的结构性风险。因此对地方政府债务的信用风险及适度举债规模进行研究,对于有效控制政府债务风险、确保财政可持续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视角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研究,结合之前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地方政府的适度举债规模。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比较借鉴美国、日本、巴西等国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管理机制,并从理论角度和债务指标角度对适度的举债规模做出界定。第二部分,从债务规模、债务结构、举债方式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进行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呈现出举债主体混乱、债务趋于隐性化,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低,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以及缺乏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构等问题。第三部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运用现代经济计量学方法对影响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多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从中找出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为各级地方政府确定适度的举债规模、控制债务风险提供前提和基础。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为:地方财政收支而非GDP是影响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最主要因素。第四部分,基于KMV模型的思想构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信用风险模型,并将信用风险与举债规模相联系,通过对违约概率的限定提出地方政府安全的举债规模。本文以浙江省地方政府债务为研究对象,研究显示:地方政府债务的信用风险对债务规模非常敏感,当债务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政府的违约概率会急速上升;基于可担保收入真实分布得到的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概率要高于理论分布下的违约概率。对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债务而言,要求预期违约概率小于0.4%,则举债规模不应超过大约1394.64亿元,该举债规模占2013年浙江省基础设施投资额的36.11%,占浙江省地方财政收入的36.73%,占浙江省GDP的3.72%。第五部分,总结全文,结合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法律体系、分类解决政府性债务存量和增量、建立透明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预警体系和改革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