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八”妇女节诞生于世界妇女运动之中,纪念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抗争。民国时期,妇女解放思潮广泛传播,妇女运动受到重视。1924年,在国共合作的时代背景下,“三八”妇女节正式被官方引入中国。“三八”妇女节不仅是庆祝的节日,更成为传播妇女解放思想、动员妇女运动的集中场域。民国时期的媒介对这一官方倡导的新兴节日给予了关注。在国统区,以国民党官报《中央日报》和民营商报《申报》对“三八”妇女节的报道最有代表性,两者同为影响力巨大的报纸,但因为各自的背景、立场不同而有独特的个性。本文以《中央日报》和《申报》中的妇女节报道(1924—1945)为研究文本,通过考察两报“三八”妇女节报道中的共性与差异,探究报刊在“三八”妇女节传播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研究共性,是为了考察媒介对于“三八”妇女节这一新兴节日的基本态度,并在共性之下探索两者间的差异,从而较为全面的勾勒出民国时期“三八”妇女节媒介呈现图景,并试图探讨国家民族的历史进程、妇女解放思想和报刊主体意识如何影响到“三八”妇女节的媒介呈现。
第一章绪论,阐述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及意义,并介绍了相关研究概况、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首先探究了“三八”妇女节产生的背景,介绍了学界对其起源的几种主要论争;接着研究“三八”妇女节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传入中国的过程及纪念活动的情况;《中央日报》和《申报》的广泛影响力、对“三八”妇女节议题的持续关注,以及官方与民间的不同背景等因素使两报在考察民国时期“三八”妇女节媒介呈现中极具代表性。
第三章研究的是《中央日报》与《申报》“三八”妇女节媒介呈现中的共性。两报遥相呼应,都非常关注“三八”妇女节纪念活动的现场情况;积极追溯节日历史、通过树立新女性的榜样,来呼唤妇女自我意识觉醒。在抗日战争时期,两报都心系国家危亡,利用“三八”妇女节来进行妇女动员,通过报道妇女抗战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刊登领袖妇女问题的讲话来进行妇女救亡的宣传,同时具备环球视野,强调国际联合反对法西斯侵略。两报还成为妇女开拓言论空间、表达自身诉求和进行自我反思的阵地。最后探究了两报都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三八”妇女节的本来意义,臣服于国族和男权之下。
第四章是探究《中央日报》和《申报》“妇女节”媒介呈现中的差异究竟在何处。首先,两报对“三八”妇女节的关注程度不同,《中央日报》对此重点关注,报道篇数多、体裁多样且常发表评论文章,注重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相比之下《申报》对此关注更少,报道篇数少、体裁单一且多为短消息。其次,两报在“三八”妇女节报道中对国民党妇女政策的呼应程度也有显著差异,在不同时期《中央日报》根据国民党政策的导向先后动员妇女参加训政运动、培养母教精神,参加新生活运动、使用国货、参与抗战献金及争当贤妻良母;而《申报》对国民党的妇女政策是若即若离的,它重视宣传妇女抗战和国货运动,但对训政和新生活运动等回应冷淡。最后,两报“三八”妇女节报道的话语风格也存在差异,《中央日报》偏好古文,话语风格稳重,论述严密规范;《申报》则偏好白话文,行文明快简洁、生动活泼。
第五章是基于前文探究出的《中央日报》与《申报》“三八”妇女节报道中诸多共性与差异进行原因的探究。笔者认为,呈现诸多共性的原因有三,一是由于报刊基本职能在记录事实、传播信息且新闻有其独特的文本特性和写作范式,所以有关新闻常常大同小异;二是由于当时处于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阵痛期,新旧交织的社会意识反映在报刊上;三是虽然妇女解放思想传播面临诸多的阻碍,但仍然深刻的影响到了两报对于“三八”妇女节的报道。笔者认为《中央日报》与《申报》中“三八”妇女节媒介呈现有差异的原因在于两报的自身定位和意识形态不同,《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喉舌任务是为国民党妇女政策开道,它秉承官方的意识形态,从国族和政党的角度对妇女解放话语进行收编;而《申报》作为自发追逐妇女解放热点新闻的民间商报,其关于妇女解放的话语更多受文化和资本的影响,笔者认为它的报道更能反映出民国时期“三八”妇女节在大众文化中真实的面貌。
最后,通过对考察阶段内《中央日报》和《申报》中“三八”妇女节报道的梳理总结可以发现,当时在报刊媒介中,妇女节既是娱乐休闲的庆祝仪式,也是妇女解放的集结令,更是国民党进行妇女政治动员的工具,这三个维度共同勾勒出了民国时期“三八”妇女节媒介呈现的主要图景。
第一章绪论,阐述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及意义,并介绍了相关研究概况、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首先探究了“三八”妇女节产生的背景,介绍了学界对其起源的几种主要论争;接着研究“三八”妇女节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传入中国的过程及纪念活动的情况;《中央日报》和《申报》的广泛影响力、对“三八”妇女节议题的持续关注,以及官方与民间的不同背景等因素使两报在考察民国时期“三八”妇女节媒介呈现中极具代表性。
第三章研究的是《中央日报》与《申报》“三八”妇女节媒介呈现中的共性。两报遥相呼应,都非常关注“三八”妇女节纪念活动的现场情况;积极追溯节日历史、通过树立新女性的榜样,来呼唤妇女自我意识觉醒。在抗日战争时期,两报都心系国家危亡,利用“三八”妇女节来进行妇女动员,通过报道妇女抗战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刊登领袖妇女问题的讲话来进行妇女救亡的宣传,同时具备环球视野,强调国际联合反对法西斯侵略。两报还成为妇女开拓言论空间、表达自身诉求和进行自我反思的阵地。最后探究了两报都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三八”妇女节的本来意义,臣服于国族和男权之下。
第四章是探究《中央日报》和《申报》“妇女节”媒介呈现中的差异究竟在何处。首先,两报对“三八”妇女节的关注程度不同,《中央日报》对此重点关注,报道篇数多、体裁多样且常发表评论文章,注重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相比之下《申报》对此关注更少,报道篇数少、体裁单一且多为短消息。其次,两报在“三八”妇女节报道中对国民党妇女政策的呼应程度也有显著差异,在不同时期《中央日报》根据国民党政策的导向先后动员妇女参加训政运动、培养母教精神,参加新生活运动、使用国货、参与抗战献金及争当贤妻良母;而《申报》对国民党的妇女政策是若即若离的,它重视宣传妇女抗战和国货运动,但对训政和新生活运动等回应冷淡。最后,两报“三八”妇女节报道的话语风格也存在差异,《中央日报》偏好古文,话语风格稳重,论述严密规范;《申报》则偏好白话文,行文明快简洁、生动活泼。
第五章是基于前文探究出的《中央日报》与《申报》“三八”妇女节报道中诸多共性与差异进行原因的探究。笔者认为,呈现诸多共性的原因有三,一是由于报刊基本职能在记录事实、传播信息且新闻有其独特的文本特性和写作范式,所以有关新闻常常大同小异;二是由于当时处于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阵痛期,新旧交织的社会意识反映在报刊上;三是虽然妇女解放思想传播面临诸多的阻碍,但仍然深刻的影响到了两报对于“三八”妇女节的报道。笔者认为《中央日报》与《申报》中“三八”妇女节媒介呈现有差异的原因在于两报的自身定位和意识形态不同,《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喉舌任务是为国民党妇女政策开道,它秉承官方的意识形态,从国族和政党的角度对妇女解放话语进行收编;而《申报》作为自发追逐妇女解放热点新闻的民间商报,其关于妇女解放的话语更多受文化和资本的影响,笔者认为它的报道更能反映出民国时期“三八”妇女节在大众文化中真实的面貌。
最后,通过对考察阶段内《中央日报》和《申报》中“三八”妇女节报道的梳理总结可以发现,当时在报刊媒介中,妇女节既是娱乐休闲的庆祝仪式,也是妇女解放的集结令,更是国民党进行妇女政治动员的工具,这三个维度共同勾勒出了民国时期“三八”妇女节媒介呈现的主要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