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问题研究——以丹东市开发区为例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hur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重中之重,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近些年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失地农民现象不断凸显。这些失地农民的现状如何?农民失去土地前后的差异何在?如何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对此,本文以辽宁省丹东市开发区失地农民问题为个案,研究了失地农民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引言简要概括了研究失地农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提出了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中国共产党有关农民的基本观点。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农民及失地农民内涵进行界定和分类,将失地农民按失去土地数量的多少分为完全失地型农民和部分失地型农民两种;按失地农民征地前家庭收入多少分为职业型农民、兼业型农民和名义型农民三种类型。本文第二部分还分析了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在征地时缺乏知情权和参与权、工作流动性强、失地后续问题多等特点。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失地农民面临的安居、就业、福利和未来发展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及其主要成因。  第四部分主要概括了失地农民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失地农民问题的产生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扩大消费需求,但如果对失地农民问题处理不当,将对社会稳定有一定影响,同时失地农民自身也容易出现返贫现象。  第五部分主要探讨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主要思路。通过对丹东开发区失地农民的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包括完善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加强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优化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以集体经济为载体的保障、促进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等五个方面。
其他文献
Q:《又一季》拍了多久?告一段落还是仍然在继续?  A:从2009年6月开始,快三年了。还要继续,因为还想去向内挖掘出更多的影像。  Q:为何对丝绸之路发生兴趣?拍摄前后,你的感觉和情绪,心灵感受,有没有不同?  A:大学时代起就对中国西北的民歌、荒漠、历史感兴趣,但从来没去过,直到2009年6月起才第一次走到西北的河西走廊(今天位于甘肃敦煌到武威)拍摄。拍摄之前,跟很多人一样对西北的认识尚停留在
其实去南极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因为南极被人们称为是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的、唯一没有人类永久居住的大陆。那里不仅有世纪冰川和极地风光,还有生活在那里的特殊野生动物们。特别是我2006年喜欢上拍鸟以后,就更想去南极拍拍那些可爱的企鹅和能够飞跃地球两极的信天翁。在人类登上南极点100周年之际,我终于踏上了南极大陆这片神奇的土地。  这是我第一次去南极,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不会是我最后一次去,南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深入,倡导和谐社会的呼声也愈来愈高。和谐社会应该是利益平衡的社会,那么,面对社会中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的产生和变化,以及如何利用和解决好这些
虽然关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状况的学术研究相当广泛,但学者们对于中国在过去20年里所逐渐运用的“军事外交”行为,尤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其他国家的联合军事演习,并没有给予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世界的沟通交流日益加强,我国的海运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在国际海运中的比重逐年提高;但随之而来的船舶污染问题也极为严重,无论是在远洋运输还是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