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寺洼文化徐家碾墓地、九站遗址、栏桥墓地、寺洼山墓地的出土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其他遗存的资料,将寺洼文化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寺洼山类遗存为代表,时间从夏商之际到商晚期(先周晚期)。后期以九站、徐家碾、任家坪类遗存为代表,时间从先周晚期到西周中期。前后两期之间似有缺环。 寺洼文化前期主要分布于定西地区东南部的临洮和会川,天水地区西南的武山县,武都地区西北的岷县境内,即洮河中下游与渭河上游地区。后期向东发展,洮河流域至今未发现后期遗存,其中徐家碾类遗存分布于平凉地区西部的庄浪县和天水地区的栏桥县、武都地区的武都县境内,即渭河上游和其支流与白龙江及西汉水上游地区。九站类遗存分布于平凉地区、庆阳地区和陕西咸阳和宝鸡地区的北部边缘,即泾河上游和渭河上游部分地区。任家坪类遗存主要发现于武都县和宕昌县境内。即白龙江上游。 关于寺洼文化的来源,本文认为其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和岷县大族坪等遗存相近的遗存发展而来。甘肃洮河中下游和渭河上游的齐家文化晚期应是这类遗存的来源。 关于寺洼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本文认为寺洼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从洮河中上游和渭河上游向泾河上游、白龙江、西汉水上游发展,即从东向西发展,在此过程中与辛店文化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与先周和西周的关系则趋向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