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化”与“多元化”、现代与传统、中国与西方、“中心”与“边缘”、主导文化与通俗文化等问题,成了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界的“热点”论域。围绕着这些论域,出现了关于“中华性”、“重建中国文论”的主张以及对它们的批评。本文将通过对这些论域的具体研究,集中探讨“五四”以来所形成的汉语文学批评的“新传统”,并探讨当下汉语文学批评界所面临的困惑。本文从文化批判和语境分析入手,对现实的思想文化状况和文学批评状况给予极大关注,特别强调文学批评在意义建构、价值传承和文化批判方面的重大职责,提出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在理论创新、中西文化冲突和追求“现代化梦想”等方面应当突破文学批评“新传统”的制约。 本文提出的主要观点有: 1,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存方式的外在表现,语言是民族文化及其传统的表征,进入一种语言就是进入一种民族文化及其传统。汉语性是内在于汉语文学批评的文化学概念。文学批评必须采取文化的立场,以意义建构、价值传承和文化批判为己任。 2,20世纪的汉语文学批评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些新的学术传统,它们是在20世纪特殊语境中本土旧传统与外来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的产物。这些新传统包括中西二元思维定势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追寻“现代化梦想”的传统、社会功利主义的传统、线性进化观的传统、文学革命的传统、现实主义的传统等。它们一直深刻影响着20世纪汉语文学批评的基本走向,是20世纪留给汉语文学批评的独特遗产。这些新传统是我们进行新的理论建构时必须面对的本土现实。 3,当代的文化多元化体现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文化的多元共存和交流,以及同一民族文化内部多种文化因素共存这两个层面上。在世界范围内,我们应提倡不同民族文化以“交往理性”的精神、立足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进行多元对话,不能仅仅局限于中国与西方这两个“元”。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汉语文化圈内部文学批评观念的多元化问题,倡导理论建构资源的多元化。 4,作为文学批评家的知识分子,应当对文学批评的意义建构、价值传承和文化批判职责具有清醒的认识,以一种使命感和天职意识来从事这一事业,始终保持文学批评的独立性和批判精神。 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导论,概述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和文学批评理论界所面临的主要论域和新传统,以及由此遭遇的困惑与问题。第二章分析语言、文化和传统的复杂关系,论证了传统总是在断裂和传承中发展的,新传统诞生于语境变迁、外来文化影响和旧传统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强调了传统的文本层面和心理-行为习惯层面的不同价值。第三章讨论“多元文化”的不同含义和层面,论证了中国本上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冲突和交融是百年来中国思想文化发展演变的主要轨迹,由此形成了20世纪汉语文学批评最重要的新传统,井对当代中国的主导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和民间文化以及各自的新传统作了具体分析。第四章讨论汉语文学批评近代以来追寻“现代化梦想”的新传统,以及在这个历程中出现的失误,强调汉语语境中的“现代化”和“现代性”与西方语境中的“现代化”和“现代性”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第五章讨论多元文化语境中文学批评的使命,提出文学批评的使命主要是意义建构、价值传承和文化批判,论述了作为文学批评家的知识分子应当具有的使命感、独立性和批判精神。第六章为全文的结束语,通过对当代汉语文学批评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概述,强调:面对21世纪,汉语文学批评要直面和清理ZC世纪中形成的各种新传统,保持理论的创新能力与活力,努力走出误区,在多元文化的广阔空间中向更高的境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