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历了从20世纪中旬萌芽到发展、辉煌,再到80年代逐渐衰落的过程。80年代后,我国农民的医疗保障制度的缺失,再加上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市场化改革导致医疗卫生服务价格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致使大部分农民出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这些因素会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3年国务院转发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引导、组织广大农民建立保障农民大病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2003年至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历了从试点运行阶段到全面推广阶段,基本覆盖我国大部分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国稳步发展且不断完善,因此,本文考察新农合政策的提出对于农民的健康及收入方面是否得到了相应的政策效果。本文基于健康理论、公平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以农村健康水平为视角研究新农合政策对农民的健康及收入的效果。通过健康不平等的衡量,比较了省际和地区间农村健康水平的差异,同时研究了新农合制度的运行机制与现状,并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新农合对健康和收入的影响。本文第一部分为引言,提出研究的问题,分析本文研究的意义、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总结本文所需的相关理论和文献以及相关的概念。第三部分为农村健康水平及其与收入的关联,分析我国农村的健康水平差异和影响健康的因素及健康与收入的关联。第四部分为新农合的运行机制与现状,分析新农合的历史演变、运行机制以及新农合运行至今的特征、成效、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为新农合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利用Tobit模型对我国农村省际和地区间的新农合政策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新农合政策对农村整体的健康与收入具有正相关关系,新农合提高参合农民的健康水平与收入,各省和地区因为经济发展不平等,新农合政策效果也表现出地区差异。第六部分为结论和建议,对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性概括,并提出相应的建议。